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关于舌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冷冻治疗等,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率有积极的意义.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内过氧桥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青蒿琥酯是从天然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结构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疟治疗,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效应[1,2].蒿甲醚(ART)是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是抗疟药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是对舌癌的作用效果未见报道,因此,以此为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检测蒿甲醚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看其是否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衰老大鼠下颌下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在预防各组间以正常组最高,模型组最低(P〈0.01)。治疗各组间以阴性对照组最高,自然恢复组最低(P〈0.01),Bax蛋白的阳性表达在预防各组间以模型组最高,正常组最低(P〈0.01)。治疗各组间以自然恢复组最高,阴性对照组最低(P〈0.01)。结论衰老大鼠下颌下腺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何首乌饮可通过提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而达到延缓细胞衰老、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N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 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 ,统计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 结果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细胞缩小 ,形态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不同月龄糖尿病小鼠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1) ,且逐渐减少 ,呈下降趋势。 结论 NGF阳性细胞数的减少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 ,而NGF缺乏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7例,随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54例,积极液体复苏组(积极组)53例,对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乳酸、碱剩余、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输入液体量、病死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4小时输液量限制组输液量为(2310±469)mL,积极组输液量为(3105±665)mL,限制组病死率为22.64%,积极组病死率9.26%,两组的输液量与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红细胞压积、乳酸、碱剩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可有效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改善组织氧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统计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2月入住我科的812例危重患者,统计每例患者的血糖值,计算其平均血糖(average glucose,GLUav)水平及标准差(glucosestandard deviation,GLUsd),以标准差来反映血糖变异度。统计不同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患者的死亡率,并比较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ornic health evalution,APACHE)Ⅱ评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812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1.0±7.7),SOFA评分(8.7±3.8),总死亡率为26.5%,死亡率从平均血糖水平70~99 mg/dL的18.2%到血糖超过180 mg/dL的36.4%。血糖变异度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整个研究队列中,血糖变异度最小的1/8人群死亡率为6.2%,其余依次增加,分别为13.5%、17.8%、26.2%、32.1%、38.4%、45.6%和50.1%。血糖变异度最小组ICU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存活组。ROC曲线显示,用血糖标准差反映的血糖变异度预测死亡率敏感性与APPACHEⅡ评分相当,高于SOFA评分及平均血糖。结论:血糖变异度是预测危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实施血糖控制的ICU患者,应研究以降低血糖变异度为目标的策略以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改变.方法 选取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连续60 d,制造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下颌下腺NGF、EGF的阳性表达.结果 NGF、EGF阳性反应颗粒为浅棕色至深褐色,主要分布于颗粒曲管细胞及纹状管细胞顶部胞质中,腺泡细胞为阴性.正常组NGF、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EGF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说明NGF、EGF表达伴随衰老明显降低,为延缓组织退行性改变、预防衰老性涎腺疾病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1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61例)和肝素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肝素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小剂量肝素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氧合指数,APACHEⅡ积分,SOFA积分以及PLT、PT、APTT、FIB变化以及出血倾向。结果肝素组治疗后氧合指数明显好转,APACHEⅡ积分,SOFA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PT、APTT、FIB两组治疗前后均无差异。结论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有效提高氧合指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王美玉  葛志华 《河北医药》2001,23(12):958-959
随着瓣膜置换术的发展 ,对于患有联合瓣膜病变的人一次性手术更换 2个以上的瓣膜的病例日益增多。我院 1988年1月~ 1998年 12月监护室共收治主动脉瓣 +二尖瓣置换术 2 0例。对术后的病人进行了严密的监护、科学的管理 ,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监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男 14例 ,女 6例。年龄2 0~ 47岁 ,平均 31.4岁。术前心功能(NYNA分级 )Ⅱ级 4例 ,Ⅲ级 11例 ,Ⅳ级 5例。心胸比例 0 .49~ 0 .85 ,心电图示房颤15例占 75 %。术后早期并发症 :低心排综合征 5例 ,ARDS 1例 ,心室颤动 1例…  相似文献   
49.
在国内的一般医院里 ,临床应用的粘接材料及充填材料比较单一 ,品种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口腔科的临床应用材料也越来越多 ,为了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 ,笔者在日本研修期间 ,对一些临床应用材料进行了性能的测定研究 ,以作临床应用时的选择参考。1 材料及方法1.1 粘接材料1.1.1 材料 :粘接材料选择了ECHCHGFG (见表1)。1.1.2 测定项目 :对以上 4种材料做了硬化时间标准稠度被膜厚度及压缩强度的测定。1.1.3 方法 :4项测定项目每项测定 5回 ,求其平均值。另外 ,各项的测定严格按照日本工业规格 (JIS)的标准操作 ,但是 …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重度A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肺复张无效的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比较俯卧位通气前、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1h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的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共进行俯卧位通气41例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俯卧位前相比,俯卧位、恢复仰卧位时PaCO2、PA-a,DO2降低(q分别为5.769、3.380、3.611、3.528,P〈o.05),氧合指数(PaO2/FiO2)升高(q分别为4.683、3.690,P〈O.05),但恢复仰卧位时PaO2/FiO2较俯卧位时有所下降(q=3.577,P〈O.05);俯卧位前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平台压、静态肺顺应性、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pH值、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04、2.516、2.297、1.904、2.985、2.043、0.106、0.007、0.045,P值均〉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改善中重度ARDS的氧合水平,不影响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