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马朋朋  宗治国  苏峰  张春林 《山东医药》2011,51(10):116-116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12例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1岁。骨折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损伤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1例,摔伤1例。损伤类型:锁骨干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10例(其中肩胛颈骨折严重移位4例轻度移位6例)、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碘染色方法对食管病变进行观察,比较2种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经内镜和病理(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78例患者,共116处病变,分别在普通模式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大小、数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然后再用2.5%碘液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病变的大小、范围、数量,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普通模式下发现病灶87个(69.0%),NBI模式下发现病变103个(81.7%),碘染色发现病变116个(100%)。NBI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模式(P<0.05),而低于碘染色(P<0.01),但NBI模式对高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差别在于NBI模式对低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低于碘染色(P<0.01)。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明显优于普通内镜,与碘染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7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心房颤动的检出率及其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对7个部队干休所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寻找活性强的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设计、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香豆素-苯胺嘧啶拼合物7a^7j,并对其抗NSCLC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通过拼合原理,将苯胺嘧啶与香豆素衍生物进行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其抗NSCLC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目标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结合模式。结果目标化合物7a^7j的结构经MS、1H-NMR及13C-NMR谱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物对NSCLC细胞株H1975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2. 70~17. 59μmol·L^-1),其中6个化合物的抑制活性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IC50=9. 18μmol·L^-1)。结论化合物7j(IC50=2. 70μmol·L^-1)抗H1975细胞增殖活性较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甲床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由于甲床损伤后往往呈碎裂状,可伴有骨折,甲床与皮肤移行部损伤,缝合时有一定困难,另外免强缝合可造成碎裂之甲床尖角部坏死并致骨外露,由于甲床修复不平整可造成新生甲的畸形,所以我们设计了利用废用的X光胶片,  相似文献   
66.
指甲及甲床损伤在手外科急诊工作中比较常见,由于甲床组织极脆,常常呈碎裂状,缝合时易撕裂,且不易对合平整,造成指甲畸形,若免强缝合,可致尖、角部分坏死,导致骨外露。为此,我们设计了以废用胶片作为外固定材料修复甲床损伤,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异硫氰酸-萘酯致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的影响。方法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宁片组(1.012 5 g/kg)及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30、15、30 mL/kg),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余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10 d。各组于实验第8天,灌胃ANIT造模,48 h后取血,分离血清,取血清并检测血清ALT、AST、TNF-α等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对ANIT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患者4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0例。对照组1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对照组2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三组疗程均为4周。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并进行黄疸湿热蕴结证评分,观察疗效与评价指标,记录缓解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1有效率76.00%,对照组2有效率88.00%,治疗组、对照组2疗效优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DBI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1)。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疗效显著,能够迅速消退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9.
苏峰  张春林  马朋朋 《河北医药》2012,34(22):3426-3428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远、近端神经、血管病理改变的特点,推测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求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糖尿病足行高位截肢的患者截下的肢体共22例,于大腿中下1/3截肢,手术时留取截肢肢体远、近端神经及远端、近端血管。通过HE染色观察远、近端神经、血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远、近端神经纤维数量、神经纤维髓鞘总面积、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近端血管病变处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病变期。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同时神经病变在一定程度上亦会影响血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椎弓根皮质劈裂对椎体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椎弓根皮质劈裂后不同伤椎置钉方式的螺钉内固定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取新鲜小牛胸腰段(T11~L3)标本36具,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B、C、D组.A组为椎弓根皮质完整组,B、C、D组均为椎弓根皮质破裂组.4组标本于L1椎体上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对B、C、D3组T12胸椎任意一侧椎弓根行外侧1/4切除,作为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弓根皮质劈裂模型.A、B组均为四钉组,C组为经与劈裂椎弓根同侧的伤椎椎弓根置入一钉组(5钉组);D组为经伤椎置入两钉组(6钉组).各组标本行相应螺钉固定,然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500N的载荷对4组标本均进行10000次疲劳试验,分别测量疲劳试验后4组标本的轴向压缩刚度、T12椎体椎弓根劈裂侧螺钉拔出力的大小及4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比较4组的差异.结果 与B组比较,A、C、D3组的模型刚度和最大拔出力均高于B组(P<0.05);B组模型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均明显高于A、C、D3组(P<0.05).C、D两组模型刚度大于A组(P<0.05);C、D两组模型在屈伸、侧弯4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及螺钉最大拔出力均低于A组(P<0.05).C组各个检测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劈裂将严重影响椎体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经伤椎置钉可以明显提高劈裂椎弓根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