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志敏  苏峰  张春林  马朋朋  张瑛  张晓平 《重庆医学》2013,(28):3403-3404,3407
目的研究不同节段腰椎内固定后对下位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60具绵羊腰段脊柱标本:取腰1椎体-骶5,以椎弓根螺钉固定,依据固定节段的不同分为完整对照组(未固定)、L6~L7单节段固定组、L5~L7短节段固定组、L3~L7长节段固定组。本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在6N·m(牛顿·米)力矩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各组在椎弓根螺钉进行不同节段固定下腰7骶1节段的变化。结果施加内固定后,下方相邻节段在屈伸方向上的活动度、椎间盘压力都明显增加,增加幅度随着固定范围的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节段越长,椎弓根钉内固定对下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2.
23.
苑彩云  苏峰  刘加宁  唐春丽 《安徽医药》2021,25(10):2105-2109
目的 探讨枳术颗粒联合叶酸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10毫克/次,3次/天,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枳术颗粒治疗,6克/次,3次/天,治疗2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胃泌素与胃蛋白酶原(PG)含量、Hp清除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67.39%)(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胃痛、胃中嘈杂、胃脘胀满、嗳气反酸、乏力)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炎症、病变活动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均降低(P<0.05),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PGⅠ)含量均升高(P<0.05).观察组的Hp清除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枳术颗粒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增强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变程度,降低炎症水平,调节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表达,提高Hp清除率,具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上颌无牙颌All-on-Four远中种植体在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1例上颌无牙颌女性患者,采集数据,三维重建,构建上颌无牙颌“All-on-Four”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远中种植体角度和长度不同分为4组:A组30° 11.5 mm,B组30° 13.0 mm,C组45° 11.5 mm,D组45° 13.0 mm?100 N垂直静载荷分别加载于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上模拟咀嚼受力,应用ABAQUS软件测算种植体在上颌无牙颌模型上的等效应力值?结果: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区;远中种植体长度增加,各区域应力缓慢下降;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增加,应力分布分散,种植体颈部和根尖区应力明显减小?结论:远中种植体长度增加对应力分布和大小的改变并不显著,远中种植体倾斜45°比倾斜30°更有利于应力分散?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椎弓根皮质劈裂对骨折椎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成年羊胸腰椎脊柱标本(T14~L2)20具,随机分为A、B两组。在A组和B组标本的L1椎体上分别制作单椎体压缩骨折模型,再单独对B组标本T14胸椎任意一侧的椎弓根行外侧(1/4~1/2)切除,作为椎弓根劈裂椎体骨折模型。然后对A、B两组分别置钉,进钉深度为钉道全长。标本模型固定后,在HY-308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频率为1.5 Hz的载荷对两组标本模型行10 000次疲劳实验,分别测量疲劳实验后两组标本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4个方向运动范围的大小和疲劳实验后两组标本模型螺钉拔出力大小,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疲劳实验后A组各个方向活动范围:前屈(1.81±0.14)mm,后伸(1.68±0.37)mm,左侧弯(4.08±0.41)mm,右侧弯(4.18±0.12)mm;B组各个方向活动范围大小:前屈(4.49±0.40)mm,后伸(3.72±0.51)mm,左侧弯(6.67±0.64)mm,右侧弯(6.73±0.58)mm;A组各个方向活动范围均小于B组(P0.01)。疲劳实验后A组螺钉最大拔出力为(252.34±51.27)N,B组螺钉最大拔出力为(115.50±36.74)N,最大拔出力A组大于B组(P0.01)。结论椎弓根皮质劈裂将严重影响骨折椎体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暴发型脂栓征并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成功救治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创伤1 d伴呼吸窘迫2 h,惊厥、谵妄0.5 h入院.1 d前在车祸中伤及左下肢,当时神清,在外院诊为左股骨下段和胫腓骨骨折(X线片),给予皮牵引、抗生素、止血剂治疗,2 h前突发呼吸困难而转我院,0.5 h前(途中)出现惊厥、谵妄(外院已行颅脑CT检查,未示异常).  相似文献   
27.
心脑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予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宁片。2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硝酸甘油消耗量、血脂变化等,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脑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8.
苏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15-2617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市售12大类食品的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市售的12大类食品,按照各项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粮食、猪杂、蔬果、水产类食品中检出镉超标,在米粉、面粉及其制品中检出SO2残留超标,在凉拌菜中检出食品添加剂超标,在熟肉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及凉拌菜中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在水产类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孤菌招标,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超标。结论相关职能部门应继续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制定实施针对食品污染物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居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笔者设计的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掌背侧撕脱伤、烧伤后皮肤瘢痕挛缩及手指脱套伤8例,其中应用大“S“型瓦合皮瓣5例,小“S“型瓦合皮瓣2例,连续多个小“S“型瓦合皮瓣1例.结果:8例皮瓣一期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青紫起泡,表面坏死经换药后痊愈.6例随访2~6年,皮瓣的外形、色泽、弹性、柔软度均良好.结论:(1)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双蒂,转移至受区后,血供充足,生长良好,可缩短断蒂时间.(2)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容易且安全,成功率高,易于推广.(3)因是超薄皮瓣,成活后不需再次手术作分指术和皮瓣修薄术,外观良好,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0.
背景:以往研究中恢复骨折椎体强度或刚度所需的骨水泥体积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椎体在不同区域和个体之间体积大小差异、骨折前后体积差异、骨水泥体积和分布不对等引起。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治疗椎体骨折所需的骨水泥灌注量。方法:选取8只成年绵羊,经筛选T8-L2椎体后最终获得50个椎体,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初始强度和刚度、骨折后椎体前缘高度,使用有限元技术精确计算每个椎体骨折后体积,得出骨水泥注射体积。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拉丁方设计,50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标本分为两阶段处理:第一阶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分别注射体积5%,10%,15%,20%的低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第二阶段,分别注射体积15%,16%,17%,18%,19%,20%的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将两阶段的标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结果与结论:(1)所有椎体术前高度、宽度、深度、脱钙前后骨密度、强度和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2)第一阶段:与术前比较,5%,10%,15%组术后椎体强度降低(P <0.05),20%组术后椎体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