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就诊的IE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前情况及AKIN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KI组21例和非AKI组79例,总体平均年龄(43.7±15.7)岁,男女比例3 :1,IE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21%。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皮疹及下肢水肿的比例更高(P=0.017和P=0.001),尿潜血及尿蛋白阳性率更高(P<0.001),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01),临床心功能更差(P=0.033)。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9例患者拒绝手术外,其余91例患者均接受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包括AKI组19例和非AKI组72例。AKI组患者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更多(P=0.01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更长(P=0.028和P=0.003)。以两组患者术前末次肌酐为基准,AKI组新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P=0.004)。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随访期间两组生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581)。结论:与非AKI组相比,合并AKI的IE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及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择期CABG手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术后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把患者分成抑郁焦虑组和非抑郁焦虑组.以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变程度、合并症以及手术相关特点与术后抑郁焦虑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完成测试,手术后共有41例(46.1%)阳性患者.Logistic退步法回归分析,高脂血症(OR 3.958,95%CI 1.016~7.689)、术前心血管事件(OR 4.285,95%CI 1.051~6.175)、术前脑梗死(OR 3.095,95%CI 0.783~2.426)、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症状(OR 13.775,95%CI 2.805~8.207)是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因素.结论 CABG术后抑郁焦虑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高脂血症、术前心血管事件、术前脑梗死、术前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可能是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工流产术后持续避孕指导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指导,研究组给予术后关爱服务。统计两组人流术前和术后12个月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和非意愿妊娠重复性流产发生情况。结果人流术后12个月,两组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正确使用口服避孕药物比例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12个月仅研究组不安全避孕、未避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是提高女性人流患者避孕知识和避孕措施有效性的手段之一,效果较好,对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7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中添加鱼油脂肪乳,n =41)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6),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两组病人于术前1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和T细胞亚群水平(CD3+、CD3+CD4+、CD4+/CD8+),并对两组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术前1d,两组病人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观察组病人IgG、IgA、IgM和T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抑制T细胞CD3+CD8+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鱼油脂肪乳可有效提高食管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5.
鼻咽癌颈部较大淋巴结转移肿块热、放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咽癌较大淋巴结转移肿块的治疗,我院自1984年8月至1992年6月,对116例初治的鼻咽癌N2、N3患者行热疗合并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颈部肿块均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为癌,肿块长径≥5cm,最大长径15cm,平均11cm,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Karaofsky计分≥70,均可以耐受热疗和放疗。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疗+放疗组(热放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热放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范围14~66岁,平…  相似文献   
76.
动脉移植材料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288例,其中230例采用至少1根动脉作搭桥,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动脉搭桥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30例中男194例,女36例。年龄38~78岁,平均58.4岁。大多伴有劳累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77.
冯小剑  肖锋 《中国康复》2020,35(8):418-42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董氏奇穴组、超短波组和联合组各40例,分别予以针刺董氏奇穴、超短波治疗、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董氏奇穴组和联合组均明显高于超短波组(均P<0.05),联合组明显高于董氏奇穴组(P<0.05);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董氏奇穴组和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超短波组(均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董氏奇穴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高于董氏奇穴组和超短波组(P<0.05),董氏奇穴组高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8.
肖锋 《东方养生》2010,(8):36-39
“在一个历史远点上看,这几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奢侈、最浪费、最自私自利的年代。我们的后代会为我们这几代人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相似文献   
79.
针与灸是有区别的。针是调动人体本身的免疫力,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相对人体的损伤是小的。针有一个手法是平补平泻,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而灸一般是温热性的,带火,带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3例,年龄13—72岁(中位年龄53岁),男39例,女24例,其中Ⅲ期42例、Ⅳa期21例。随机分为两组,顺铂加调强放疗组(DDP组)32例,多西紫杉醇加调强放疗组(DTX组)31例,DDP组为放疗期间每周用顺铂25mg/m^2;DTX组为每周用多西紫杉醇25mg/m^2。共用5—6次。调强放疗给鼻咽部肿瘤(PGTVnx)70.6—76.6Gy/(31—33)次、颈部肿大淋巴结(PGTVnd)61.6—70.6Gy/(28—33)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按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第3版(CTCAEV3.0)分级。结果:DDP组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DTX组44个月;DDP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为2例,无Ⅳ级血液毒性,DTX组出现Ⅲ级血液不良反应3例,Ⅳ级1例,两组均未见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及败血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11)。DDP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8例,无Ⅳ度反应;DTX组Ⅲ度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为19例,Ⅳ度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04)。两组3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6%、81.3%、90.5%;93.1%、85.3%、91.8%;两组5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7%、72.6%、86.6%;93.1%、80.7%、91.8%。两组3年、5年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与多西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基本相似,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稍重,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