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微小RNA-424-5p(mi R-424-5p)调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CRL2631细胞构建CRL2631-CHOP耐药细胞株。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中mi R-424-5p、PD-L1 m RNA和蛋白及多元药物抗性基因-1(MDR-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424-5p的靶标基因。使用mi RNA模拟/干扰技术和噻唑蓝法检测CRL2631细胞和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与CRL2631细胞相比,CRL2631-CHOP细胞对CHOP方案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高,细胞中MDR-1蛋白水平(P<0.05)、PD-L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而mi R-424-5p相对水平显著降低(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D-L1是mi R-42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6例误诊成人继发性HLH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4.5%。6例早期表现为发热、乏力,5例炎症指标升高,2例咽痛、咳嗽、关节肌肉酸痛。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膀胱炎1例。误诊时间4 d~1个月。1例行骨髓穿刺后确诊白血病继发HLH,3例行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后确诊淋巴瘤继发HLH,1例完善细胞学和病原学检查后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EB病毒感染继发HLH,1例完善布鲁菌病血清凝集试验后确诊布鲁菌病继发HLH。确诊后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依托泊苷治疗4例,未在本院治疗2例。随访6个月,正在治疗2例,病情相对稳定;另外死亡4例,主要原因为多器官衰竭和(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成人继发性HLH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继发于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易误诊。唯有加强对其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对相关检查结果的敏感性,才能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浓度为0、25、50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于RPMI8226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和p34cdc2的变化。结果 50μg/mL青蒿琥酯处理48h后,多数细胞显示出凋亡细胞的特征性形态。随着青蒿琥酯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P<0.05),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上升(P<0.05),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34cdc2表达水平随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青蒿琥酯能将RPMI8226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cyclin B1的升高及p34cdc2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瑞仓  王素云  张晓霞  杨洁  李燕  李杰  袁军  王超  郝洪岭 《临床荟萃》2014,29(10):1191-1194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发热5个月于2011年9月8日第1次住院。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多在午后开始,晚9点左右恢复正常,伴乏力、倦怠,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等其他伴随症状。曾就诊于某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查血沉150 mm/h(0~15),C反应蛋白(CRP)198.4mg/L(0~10),24小时尿蛋白0.349g(0.028~0.141),血清白蛋白27.6g/L(32~51)、球蛋白4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病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石蜡包埋的方法,经过免疫组化的相关方法对10例缺铁性贫血(对照组)的患者和40例MM患者( MM组)骨髓活检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VEGF在MM组和对照组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忖.05)。 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分期中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骨髓病理检测VEGF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疾病的分期更有临床价值,VEGF在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发热1月余,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37.5℃,以下午及夜间为著,伴有头痛、心悸、畏寒,无寒战,无头晕,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关节肿痛,无皮疹,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未予重视。入院前半月体温逐渐升至38.5℃,仍伴有头痛、心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褐藻糖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凋亡过程中Wnt/β-catenin通路的变化。方法应用褐藻糖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的凋亡,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经10,25,50,100μg/m L浓度褐藻糖胶分别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不予药物干预,褐藻糖胶组给予25μg/m L褐藻糖胶培养,Wnt通道抑制剂(DKK-1)组给予DKK-1培养。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3组RPMI822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β-catenin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褐藻糖胶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均<0.05)。褐藻糖胶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褐藻糖胶组和DKK-1组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褐藻糖胶组与DKK-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褐藻糖胶能够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发生凋亡,与DKK-1作用相当,并且褐藻糖胶能够有效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状态,为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ncRNA X失活特异性转录本(XIST)通过miR-140-3p/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轴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至2017年期间我科室收治的40例DLBCL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标本,以及人DLBCL细胞系OCI-LY19、SU-DHL-4、U2932为研究对象,qRT-PCR检测XIST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对U2932细胞进行转染,分组为:空白组、miR-NC组、miR-140-3p mimics组、OE-NC组、OE-XIST组、OE-PD-L1组、OE-XIST+miR-NC组、OE-XIST+miR-140-3p mimics组、OE-XIST+si-NC组、OEXIST+si-PD-L1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0-3p及XIST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分别验证XIST与miR-140-3p、miR-140-3p与...  相似文献   
19.
POEMS综合征是与浆细胞疾病相关的一种临床少见病。经典五联征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器官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病变。由于其罕见性、多系统受累及临床高度异质性,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现报道1例以腹水为突出表现的M蛋白阴性的POEMS综合征变异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其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我们通过观察塞来昔布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bcl-2 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塞来昔布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为其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