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62.
宫入菌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居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观察宫入菌(米雅BM)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细菌移居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ANP组和ANP米雅BM处理组.ANP大鼠模型制备采用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观察胰腺及肠道病理形态学改变,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血清内毒素水平,脏器细菌培养,肠道细菌菌群变化及肠道sIgA含量.结果 AN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为(9091±1901)nkat·L-1,(1677±391)nkat·L-1,较对照组[(2588±291)nkat·L-1,(121±30)nkat·L-1]明显增高,P<0.05;米雅BM处理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5528±1195)nkat·L-1,(495±129)nkat·L-1,较ANP组显著下降,P<0.05.米雅BM处理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039±0.011)EU·L-1,较ANP组[(0.067±0.012)EU·L-1]显著降低.米雅BM能显著纠正业已紊乱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过度繁殖的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生长,显著提高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1.96±0.21 vs 1.53±0.31),从而控制肠道细菌移居,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下降(37.5% vs 80%).肠道slgA含量在ANP组为(42±18)pg/g,而米雅BM处理组[(20±4)pg/g]低于ANP组.米雅BM能显著减轻胰腺及肠道粘膜病理形态损害.结论 米雅BM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紊乱,保护肠粘膜屏障,控制ANP状态下肠道细菌和毒素移居,从而改善ANP肠道及胰腺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63.
一种简便实惠的脑室外引流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诊科及病房床边行脑室外引流术是常做的操作之一。我们用输液器自制了一种能自动调节引流压力的脑室外引流装置,经多次临床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ISCM)MRI表现及其同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要点,提高对脊髓内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ISCM病例的临床与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确诊[平均发病年龄(46.4±2.8)岁],6例为多发病灶:颈、胸髓、圆锥、马尾均可多节段发生;5例为单发病灶:3例位于圆锥,1例位于颈髓,1例位于颈髓、延髓交界部。MR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可表现为斑片状、环形、斑点状及结节状强化,伴随征象包括脊髓增粗、周围水肿、脊髓空洞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ISCM的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明确肿瘤的范围及进展情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缺乏明确特征表现,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5.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0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的10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总结其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死亡16例,病死率16%,死亡原因主要为各种难治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中年龄超过70岁者13人,达60%。住院时间:20~180d,平均50d,老年人大部分超过60d。随访1~5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35例,轻残生活需照顾者38例,重残11例,死亡16例。结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是强有力的控制继发的脑水肿以及随之而来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去骨瓣减压术是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尽早施行,可大大降低病死率,但对于年龄过大的患者手术应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肺癌的血管形态及血供来源,指导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肺癌和1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常规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29例肺癌的主要血供来自支气管动脉.②供血支气管动脉中约67.9%可以出现增粗,不规则狭窄.③出现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④少数病例出现静脉早期显影等.结论肺癌的主要血供来自于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不仅能反映肺癌的肿瘤血管特征,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直接皮质电刺激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位于运动感觉区的患者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6例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总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记录到明显的P20-N25倒置波形,波幅最大及波形分化最佳,经直接皮质电刺激确认为运动区。4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患者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无一例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加重,并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皮质电刺激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68.
亲属活体肾移植130例次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我院130例次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伦理审查结果,指出当前我国亲属活体肾移植存在的问题,介绍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伦理委员会”)的运作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5月一2009年10月期间130例次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关系、伦理审查结果,介绍伦理委员会的组成、运行程序以及在审查批准亲属活体肾脏移植时的方法,分析没有获得伦理委员会通过的原因。结果130例次亲属活体肾脏移植得到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查,120例次获得通过并顺利手术,10例次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获得通过。结论在当前国内假冒亲属、器官买卖泛滥的情况下,伦理委员会应当发挥其伦理监管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供受双方的安全和权益。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115例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后腹腔镜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115例,手术常规取腰部3个穿刺点入路,在肾脂肪囊内游离肾脏后,输尿管游离至肾脏下极7.8cm处剪断,肾动脉和肾静脉用直线切割器(Endo—cut)切断或用hem—o—lok(Weck,USA)夹闭后剪断,立即取出肾脏用4℃肾脏保存液(HCA)灌注肾脏。用直线切割器处理肾血管3例,用hem—o—lok处理肾血管112例。结果11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min(60~180min)。术中出血量60ml(20-200ml),所有供者不需输血。供肾热缺血时间4.5min(3~8min)。发生手术并发症3例,为术后肾区血肿,均自行吸收,无不良影响,其余供者均无异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7d(4~9d)。115例供者中9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2个月(1.58个月),均健康。结论后腹腔镜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靠,可替代传统开放取肾手术,但要求术者有娴熟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尿毒症于1996年10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移植肾置入右髂窝;因移植肾失功能于2001年3月行第二次肾移植术.移植肾置于左侧髂窝。2006年11月出现右侧移植肾区疼痛,伴镜下血尿。B超、CT检查发现右侧移植肾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在全麻下行移植。肾探查术.将右侧移植肾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h.出血量150ml,病理检查报告为移植肾癌肉瘤。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排斥反应与肠梗阻,病情急剧恶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移植肾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