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7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9篇
综合类   830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34篇
  115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8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7例)经静脉给药化疗组,B组(30例)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28例)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组.3组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56.5%,其中A、B、C 3组分别为40.7%(11/27),56.7%(17/30),71.4%(20/28)(P《0.05).1、2年生存率3组分别为53.8%、30.0%;69.2%、48.2%;83.5%、65.7%,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未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静脉注射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近10a上海地区27家医院共347例AL住院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感染和多脏器衰竭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降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率,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或≤1岁,发病时伴有出血,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肝脏明显肿大,FAB分类属于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细胞>100×109/L,BPC<50×109/L,伴发病发热和感染。提示:为了降低AL的早期病死率,必须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3.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结果(附1 832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贲门癌的手术治疗结果,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832例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差异的显著性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切除率76.3%,根治切除率53.4%。5年生存率:切除术23.5%,根治性切除术29.9%。上切缘<5cm与≥5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8.4%和25.8%,下切缘<5cm与≥5cm分别为20.8%和24.5%。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放疗与单一外科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及21.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可提高生存率,但目前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切缘长度达到或超过5cm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4.
慢性苯中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50例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60例接触苯而未中毒的工人为对照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方法检测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苯中毒的易感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苯接触健康组TNFα238GG基因型为95%、AG基因型为5%、AA基因型为0%;苯中毒组TNFα238GG基因型为92%、AG基因型为6%、AA基因型为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中毒组TNFα308GG基因型为76%、AG基因型为24%、AA基因型为0%;苯接触健康组TNFα308GG基因型为93%、AG基因型为7%、AA基因型为0%。经χ2检验,苯中毒组TNFα308AG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Fα308AG基因型是苯中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P<0.05)。结论TNFα308AG基因型的个体容易发生苯中毒。  相似文献   
75.
男,28岁,已婚,农民,河南信阳人。自诉2003年10月初起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左右,伴盗汗,无咳嗽、畏寒、寒战、腹痛、腹泻。既往有单采血浆供血史,检验抗-HIV(+),并经河南省CDC确证试验(+)。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抗病毒治疗。自2004年4月起,病人因间断发热半年余,体温升高至39℃,并在颈部出现数个半球型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不伴痛痒,双侧颈部均可扪及3-4个淋巴结,活动、无触痛,口腔黏膜上腭部位出现一白色点状溃疡。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控释片在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25例患者术前采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控制高血压。结果除1例持续性高血压患者需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药物降压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结论多沙唑嗪控制片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肝移植不同术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肝移植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原位肝移植病人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接受经典标准式肝移植(38例),B组接受经典改良式肝移植(12例),C组接受背驮式肝移植(36例)。左桡动脉和右股静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下腔静脉压(ICVP);经右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 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无肝前期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无肝期心率、SVR和PVR上升,C I下降,MAP维持稳定,三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A、B组CVP下降和ICVP升高均显著大于C组(P<0.01)。新肝期开始,A、B和C三组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4.2%、16.7%和25.0%;A组MAP和C I低于B组和C组,而CVP高于B组和C组(P<0.05)。至新肝期5 m in,除A组C I仍低于B和C组(P<0.05),其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结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经典标准式肝移植最大,经典改良式肝移植最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中,患者间羟去甲肾上腺素(NMN)和间羟肾上腺素(MN)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和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9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始切皮时、探查肿瘤时、切除肿瘤时、麻醉结束时的5个时间点进行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样本中NMN和MN的水平.结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水平,在手术中各时间点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MN无明显差异(P>0.05);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NMN和MN水平,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手术中,患者血NMN在不同时间点有明显变化,而MN相对稳定.提示术中麻醉诱导和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N是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为稳定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肝移植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原位肝移植病人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接受经典标准式肝移植(38例),B组接受经典改良式肝移植(12例),C组接受背驮式肝移植(36例).左桡动脉和右股静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下腔静脉压(ICVP);经右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无肝前期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无肝期心率、SVR和PVR上升,CI下降,MAP维持稳定,三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A、B组CVP下降和ICVP升高均显著大于C组(P<0.01).新肝期开始,A、B和C三组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4.2%、16.7%和25.0%;A组MAP和CI低于B组和C组,而CVP高于B组和C组(P<0.05).至新肝期5 min,除A组CI仍低于B和C组(P<0.05),其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结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经典标准式肝移植最大,经典改良式肝移植最小.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术中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OPCAB患者30例,随机分成G1组(n=15),术中动脉血PaCO2维持在35 ~ 39 mmHg范围内;G2组(n=15),术中使PaCO2控制在40 ~ 45 mmHg.分别于吻合前(T1)、第一支远端吻合5 min(T2)、第二支吻合5 min(T3)、第三支吻合5 min(T4)以及吻合完毕20 min(T5)时间点记录连续心排指数(C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脑氧饱和度(rSO2)和PaCO2等数据.采用修订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术前、术后HDS-R和术前ADL评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G1组HDS-R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G2组则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的rSO2在T2、T3、T4和T5时间点均较T1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G2组各时间点的rSO2均比G1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管吻合时较高的PaCO2可以提高脑氧饱和度,从而减少OPCA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