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乳腺癌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乳腺癌跟骨转移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性,64岁,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后10年,发现肺转移癌1年余,出现左足部疼痛,左踝部轻度浮肿,轻度活动受限于2011年5月19日收入我院。踝关节磁共振显示左踝关节距骨及跟骨多发异常信号。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跟骨转移,经化疗、跟骨局部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足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乳腺癌跟骨转移容易被误诊为炎症、外伤或痛风等,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局部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疗法等综合治疗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前体谷胱甘肽乙酯(GSEt)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GSEt低、高剂量组.建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GSEt治疗组分别于烟雾吸入后5 min腹腔注射GSEt 50 mg/kg和150 mg/kg.各组分别于伤后2、12、24 h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处死大鼠取肺,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GSH活性;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GSH、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伤后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BALF中GSH活性及肺组织GSH、GR、CAT活性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GSEt高剂量组伤后12 h PaO2(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升高(82.9±7.0比63.9±6.5,P<0.05),伤后12h、24 h肺组织GSH活性(mg/g)显著升高(12 h:2.19±0.41比0.79±0.21,24 h:1.75±0.47比0.67±0.10,均P<0.05);GSEt低剂量组伤后24 h和GSEt高剂量组伤后12h、24 h肺组织CAT活性(U/g)显著升高(低剂量组24 h:70.1±5.5比56.3±5.0;高剂量组12 h:90.9±8.1比67.9±6.1,24 h:94.7±7.7比56.3±5.0,均P<0.05);GSEt高剂量组伤后24 h肺组织GR活性(mmol/g)显著升高(5.25±0.77比4.37±0.64,P<0.05).光镜下观察伤后12 h GSEt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性渗出减少,无明显出血.结论 GSEt治疗能够提高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肺组织抗氧化能力,对肺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分析1980年至2020年文献报道的中国发生的毛霉菌病病例流行病学、易感因素及其预后。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自198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6个中文数据库中中文文献报道的中国发生的毛霉菌病病例310例,收集其年龄...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时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探讨氧化应激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及ET 萘普生处理组.经颈静脉注射ET(600 μg/kg)致兔急性肺损伤,监测动物呼吸、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检测动脉血气、血清中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于240 min处死动物,取右肺膈叶组织测定MDA含量及SOD活性;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测肺湿/干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动物心率抑制,血压下降,呼吸频速;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血清ET-1含量增加;肺组织MDA含量上升及SOD活性下降;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肺湿/干比增加.萘普生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接近,肺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家兔ET性ALI时肺组织发生了强烈的氧化性应激损伤,同时伴有机体抗氧化能力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7.
胡榕  汪建新 《临床荟萃》1997,12(12):F002-F002,530
真菌(Fungi)为真核细胞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绝大多数不致病.致病性真菌只是少数,从其引起感染的部位来看,可分为两类:①浅部真菌感染常见,占真菌病总数的90%以上,主要侵袭表皮、毛发、指(趾)甲,引起各种癣病.②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大,常危及生命.主要由真菌侵袭内脏、骨骼、肌肉、皮下组织、粘膜等部位引起的感染,亦称为深部真菌病(DeepMycoses).  相似文献   
98.
气管、支气管软化症在临床症状上与支气管哮喘有本质的区别,但在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这一点上却是相似的。因此,本症是以往不太认识而又比较多的一种疾病。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研究期间共诊治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30例次。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76.92%(100/130);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3.85%(109/130)、咳嗽55.38%(72/130)、咳痰46.15%(60/130)和呼吸困难37.69%(49/130)。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40.00%(52/130)。在130例次感染中,有65例患者检测病原体阳性,病原体以混合感染为主占46.15%(30/6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于术后半年后,患者多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混合感染多见,针对病原菌应用抗菌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赵铁梅  汪建新 《北京医学》2001,23(4):201-201
患者,女,32岁.1999年12月3日受凉后出现咽痛、咳嗽、咯痰,2天后出现畏寒、高热、胸痛,并伴有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应用增效联磺片、头孢噻肟钠等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气管右偏,左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右下肺散在少许湿口罗音,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5.7×109/L,N 0.90,ESR 61mm/h,痰及血培养阴性,PPD试验及血清结核抗体阴性,痰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B超示左胸腔大量积液.经抽胸水后查肺部CT,示左肺上叶大片密度增高影,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影,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多次胸水检查为黄色或淡红色渗出液,比重1.030,Rivalta试验(+),细胞数1 890×106/L,多核细胞0.76,单核细胞0.24,血糖6.6mmol/L,蛋白42.7g/L,胸水中未找到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炎症改变,左上叶为主,左上叶刷片未找到抗酸杆菌及肿瘤细胞,左肺上叶TBLB仅见少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急性炎性渗出物.入院后先后给予去甲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静脉点滴抗炎治疗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查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效价由1∶128逐步升高至1∶512,支原体抗体>1∶640,考虑支原体肺炎,换用白霉素60mU,2次/d静脉滴注,3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2000年1月11日出院时咽痛、胸闷、气短、咯痰消失,咳嗽明显减轻.继续服用罗红霉素治疗2周.2月15日复查胸片,双肺片状阴影明显好转,仅遗留左肺小片影,胸水消失,冷凝集试验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