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和59.57%,ER及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3%和34.04%。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ER、PR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 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C-erbB-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rbB-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66.7%、83.3%、41.7%;甲状腺良性病变与甲状腺癌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C-erbB-2的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C-erbB-2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7岁。阴道流血伴下腹部隐痛 2 0 d于 2 0 0 2年 2月 14日入院。患者 2 0 0 1年 7月月经来潮 ,规则 ,4~ 72 8~ 30 d,量中等 ,无痛经。妇检 :外阴发育正常 ,外阴血污 ,阴道口有少量流血。肛查 :子宫前位 ,大小约 5 cm× 4 cm× 2 cm,质软 ,无压痛 ,左附件区触及 1个约 7cm× 8cm× 4 cm包块 ,质软 ,边界清 ,无压痛。B超示 :左侧卵巢实质性肿瘤 ,右侧卵巢稍大 ,与其对应年龄不符合。手术所见 :左侧卵巢肿瘤约 8cm× 6 cm× 5 cm,实性 ,表面光滑 ,充血 ,右侧卵巢肿瘤约 4 cm× 3cm× 3cm,与左侧同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  相似文献   
15.
目前 ,临床医生根据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测定的结果来指导治疗方案。有文献综合报道 ER和 PR阳性时进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达 78% ,而 ER和 PR阴性时仅 1 0 % ,有明显差异性 [1 ] 。故对乳腺癌组织中 ER和 PR的测定 ,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其预后。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1 0 0例乳腺癌进行 ER和 PR测定 ,对其结果加以分析。1 材料与方法本组 1 0 0例乳腺癌标本均为我院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1月间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所有标本均用 1 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试剂雌二醇和孕酮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IRC5在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GEO、TCGA,以及GTEx等高通量数据集中的BIRC5 mRNA在LUAD和非癌肺组织中的表达数据,计算SMD及sROC的AUC;使用Kaplan-Meier曲线研究BIRC5表达和LUAD患者预后的关联;使用LUAD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IRC5蛋白表达水平。在高通量数据集中,对BIRC5相关的上调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GSEA,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CIBERCORT算法探究BIRC5表达与LUAD的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全球范围内,共纳入114个高通量数据集,分别来自22个国家或地区,包含3897例LUAD和2993非癌肺组织,最后合并为37个平台。与非癌肺组织相比,BIRC5 mRNA在LUAD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MD=1.36,AUC=0.90);高表达BIRC5的LUAD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者(hazard ratio=2.017,P<0.05);同时,组织芯片部分实验发现226例LUAD中BIRC5蛋白水平显著表达上调(P<0.05)。LUAD中BIR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癌62.5%和4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为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3 5,P<0.05).结论:VEGF和p53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选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取得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达平 《华夏医学》2004,17(1):14-14
1 病例介绍患者女 ,80岁 ,因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 9个月就诊。外科检查 :左乳局部隆起 ,无桔皮样外观。左乳外上象限扪及一肿块 ,大小 4 cm× 4 cm× 4 cm ,质硬 ,表面有结节 ,无压痛 ,边界清 ,活动度好 ,胸骨旁、锁骨上下、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B超及 X线均示乳腺癌。行乳腺癌单纯性切除术 ,完整切除送检。病理检查 :巨检 :带脂肪组织 6 cm× 4 .5 cm× 3.5 cm,边界欠清 ,切面见两个结节 ,大的直径 2 .3cm ,小的结节直径1 .5 cm,肿物实性 ,质脆 ,切面灰白灰黄 ,鱼肉状 ,部分有钙化。镜检 :癌细胞大而圆或椭圆 ,胞膜清楚 ,胞浆丰富、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贵港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卫生疾控部门制定HPV疫苗接种及宫颈癌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01~2017-09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和贵港市中医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 985例,年龄19~81岁,户籍均为广西贵港市。所有患者病理活检确诊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收集其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1 012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973例),分析两组的HPV感染率及不同HPV亚型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率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共有1 636例患者感染HPV,感染率为82.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87.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56.1%和31.7%,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50.2%和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87.4%和6.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73.1%和1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52、HPV-58、HPV-16、HPV-51和HPV-18,均为高危亚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HPV感染率呈负相关(rs=-0.900,P=0.037)。结论 HPV感染是广西贵港地区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致病因素,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亚型是该地区主要流行亚型,感染人群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建议当地妇女选择九价HPV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