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 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年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90例初发 CN-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 NPM1突变型与野生型 CN-AML 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90例 CN-AML 患者中44例(23.16%)出现 NPM1基因突变。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60.0×109/L 比75.7×109/L,P<0.05),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63.87%比75.82%,P<0.05),初次化疗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高[56.91%(45/79)比70.09%(22/31),P<0.05]。结论NPM1基因突变与 CN-AML 高肿瘤负荷以及高诱导化疗缓解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涵盖了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虽然是全基因组筛查的常规手段,但却耗时费力,且只能在60%~80%的骨髓标本中获得足够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一些分子遗传学方法,如多重RT-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能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身-心反应的心理治疗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心反应是指由自身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 ,反应的强度与疾病发作的性质和持续时限以及影响患者的感知因素均有密切相关[1] 。我科在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时 ,观察到 1例严重的身心反应 ,报道如下。患者 ,女 ,36岁 ,1998年因“乏力 ,牙龈出血”在我院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 ,化疗后缓解。寻找HLA配型相合血缘及非血缘关系的供者骨髓 1年余 ,未成功。2 0 0 0年 1月 ,病情恶化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占 8% ,Ph染色体阳性 ,诊断为CML加速期。联合化疗 4次后完全…  相似文献   
14.
虽然应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病列逐年增加,但用其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病例数仍较少。我完分别于2004年2月和2005年4月对2例难治性白血病施亍了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疗效.方法:对1例激素依赖的AIHA患者进行APBSCT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采用环磷酰胺4g/m2联合非格司亭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环磷酰胺50 mg/(kg·d)共4日,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2.12×108/kg,CD34 细胞1.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第1日及第8日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移植后患者造血恢复顺利,于第8日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超过0.5×109/L,第9日血小板超过20×109/L.患者在移植过程中血红蛋白最低降至82g/L,于第16日升至90g/L,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胆红素恢复正常.随访13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血红蛋白为127g/L,网织红细胞正常,胆红素正常,抗人球蛋白试验转阴,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APBSCT联合利妥昔单抗是治疗激素依赖的AIHA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ABO主血型不合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ABO主血型不合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NST)治疗2例慢性髓细胞自血病(CML)患者的耐受性、疗效及其ABO血型转变。方法:采用氟达拉宾、白消安、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和骁悉的非清髓性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周开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每例5~6次;应用STR—PCR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供者嵌合体;每半月~1个月监测血型。结果:2例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较快,骨髓细胞混合嵌合体形成分别为 15~ 23d,完全嵌合体形成为 23~ 43d;例1血型为O型,于 388d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A型,移植后6个月细胞遗传学水平复发.DLI后Ph染色体转阴,但发生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例2于 45d血型由A型转变为供者血型AB型,移植后5个月与1年2次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均用DLI后红系造血恢复,Ph染色体转阴。结论:ABO主血型不合的NST易出现红系造血延迟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LI具有促进供者嵌合体形成,防治复发效应。  相似文献   
17.
黄伟  张瑶珍  李登举  周剑锋 《肿瘤》2005,25(2):122-124
目的研究线粒体膜及线粒体中Bid参与肿瘤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a2 诱导下HL-60及其耐药细胞HL-60/E6线粒体膜通透改变孔道开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Bid表达.结果Ca2 诱导下HL-60/E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幅度和膜通透改变孔道开放程度明显低于HL-60细胞.药物AMD作用后线粒体中Bid表达呈时间依赖性,而且在不同时间,HL-60/E6细胞线粒体中Bid表达均明显低于HL-60细胞.结论HL-60/E6细胞耐药与Ca2 诱导下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幅度及膜通透改变孔道开放程度的降低有关,还与线粒体上Bid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防治。方法7例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的白血病患者接受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及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细胞植入后,动态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嵌合体的变化,根据嵌合体状态,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并配合环孢素A用量的调整来防治白血病复发。结果7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得到恢复,3例移植前合并的疾病有所加重,经处理缓解,移植早期相关并发症少而轻。移植后有3例嵌合体由混合嵌合体(MC)转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CC),再转为MC,伴Ph染色体阳性,DLI5~6次后Ph染色体转为阴性,嵌合体状态又转为CC,其中2例发生广泛皮肤慢性GVHD;3例的嵌合体持续为CC,无复发,其中2例接受了1次DLI,此2例在环孢素A减量过程中发生GVHD;1例的嵌合体持续为MC,虽经3次DLI,但无效,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动态监测嵌合体状态,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并配合环孢素A用量的调整,对白血病的复发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利妥希玛(Rituximab)治疗复发性晚期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病人和方法:选择38例复发性晚期滤泡性淋巴瘤(Ⅰ期和Ⅱ期)或中心母细胞性/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病人,采用非随机多中心Ⅱ期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静脉滴注利妥希玛375mg/m2,每周1次,连用4次。结果:在可供评估的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9例,有2例呈轻微反应(MR),总反应率为47%。23例应用利妥希玛后未发生不良反应;13例因出现不良反应需减慢输入速度;2例因咽部水肿和过敏反应而停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3例)和寒战(13例)。结论:在治疗复发性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时,利妥希玛呈现高抗淋巴瘤活性及中等治疗相关毒性。  相似文献   
20.
反义RelA下调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E6bcl—XL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NF-κB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E6 bcl-x基因转录的影响,首先在体外采用间歇小剂量表阿霉素(6 ng/ml)作用于HL-60细胞的方法,建立了性能稳定的广谱耐药细胞株HL-60/E6.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5 μmol/L硫代修饰反义RelA作用于HL-60/E6细胞后bcl-x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HL-60/E6细胞中NF-κB-RelA的功能状态及脂质体作为寡核苷酸载体的转染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HL-60/E6细胞中RelA表达于胞核,NF-κB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脂质体介导的寡核苷酸(ODN)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裸ODN组,在4,6和12小时时有显著差异(P<0.01).反义RelA作用于HL-60/E6细胞后,bcl-xL mRNA水平下降呈时间依赖性,8小时抑制达到最高峰,15小时后逐渐恢复,而对照组bcl-xL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分析结果认为,NF-κB对bcl-x有转录调节作用,反义技术封闭RelA亚基可以减弱NF-κB对bcl-xL基因的转录激活,进而推测NF-κB可能是白血病细胞耐药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