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比较分析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组31例和保守组19例,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患者入院1周后GCS评分明显升高,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ADL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显著改善基底核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减小血肿体积。  相似文献   
22.
23.
软组织损伤相当于中医学的筋伤,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慢性劳损、外邪侵袭等引起,以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外治法是软组织损伤的常用疗法,包括针灸、理筋手法、中药外用等,具有镇痛效果良好、可以避免口服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优点。本文从针灸、理筋手法、中药外用3个方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肝与脾胃关系失常在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以探讨肝与脾胃生理病理及论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研方法,收集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基本资料及辨证分型分析。结果:临床收集消化性溃疡病例195例,主要证型195频次,兼次证型153频次,其中与肝胃密切相关的主次证型分别为126次、29次,分别占总数的59.49%、18.97%。结论:肝失疏泄在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中占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25.
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去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情志因素成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均可导致血浊。本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切入点以血浊的病因病机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李杲"阴火"浅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李杲提出“阴火”之后,后世医者各抒己见。笔者认为阴火指的是心火,其产生的机理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胃之气下流,无力升浮,不能挟肾水上承于心,心火无制,独亢于上。  相似文献   
27.
竹皮大丸一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对于此条条文,历代医家多有争执。有以“乳”为产后者,如《金匮要略论注》云:“乳者,乳子之时也”;有以“乳中”为产后者,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治病无分南北论》云:“夫乳中者,乳子之时也”;有以“乳”为哺乳者,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上逆也”,何任《金匮要略语译》亦云:“乳中虚,指哺乳期间中气虚弱”;有在“乳”后断句者,又有将“乳中虚”连读者。新世纪《金匮要略》教材第376页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古代中医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录古籍中治疗中风的方剂422首,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使用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提取。结果:纳入方剂涉及中药18个种类,药物221种,使用频次共4 058次;使用比例较高的依次为解表药、补益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活血药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防风、川芎、当归、人参、白芍等;药物的使用以温、平、微温、微寒、寒为主,性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多以脾、肝、肺、心为主;根据Apriori算法,共产生496条规则,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提取了核心药物节点:防风、甘草、当归、川芎、人参和羌活。结论:古代中医治疗中风,重视祛风通络、补气养血治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9.
30.
论“浊邪”     
浊邪理论是适应现代疾病的治疗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丰富了中医学的病因理论,对多种现代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对浊邪的内涵等尚未达成共识,结合古代和现代医家的论述,对浊邪的内涵和来源,浊邪与痰饮水湿、瘀血、毒、血浊的关系,浊邪的致病特点,浊邪的常见征象,浊邪的治疗进行阐述,为浊邪导致的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