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 C)、尿微量蛋白系列在窒息后新生儿中的变化及意义.评价新生儿肾功能的检测指标.方法 检测2004年9月--2005年9月6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40例足月非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r、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C、血Cystatin C、尿微量蛋白系列,按不同日龄分3次检测.结果 ①非窒息新生儿血清Cystatin C的平均值为(1.89±0.41)mg/L,血清Cys-tatin C在生后3周内不同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身高、体重、胆红素之间无相关关系.②窒息组肾小球功能指标中血BUN、Cr、Ccr、Cystatin C、B2-MG明显高于非窒息组;窒息组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N.乙酰B.D.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明显高于非窒息组.③重度窒息组血BUN、Cr、Ccr、Cystatin C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而肾小管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肾小球功能指标中,尿Alb、IgG与血Cystatin C、血13rMG呈正相关,尿转铁蛋白(TRF)、NAG与Ccr呈正相关;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NAG、α1-MG与血β2-MG呈正相关.⑤随访发现,血BUN、Cr恢复正常快,尿微量蛋白系列和血β2-MG、血Cystatin C恢复较慢.结论 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改变,重度窒息对肾小球功能影响大于轻度窒息,血Cystatin C可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临床可通过随访尿微量蛋白系列指标来评估肾小管、肾小球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据绒毛膜羊膜炎孕妇早产患儿出生时的脐带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并发和不并发新生儿败血症的早产儿各12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母亲均患有绒毛膜羊膜炎),检测比较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SAA和CRP水平,分析根据SAA和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SAA和CRP水平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脐带血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儿脐带血SAA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78.3%,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87.0%;根据患儿脐带血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65.8%,特异性为41.7%,阳性预测值为53.0%,阴性预测值为54.9%;根据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值为73.0%,阴性预测值为8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732,0.655),SAA、CRP水平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722,-0.558)。结论根据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能对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癜康复丸对酪胺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酪胺酸酶的活性为指标,观察对酪胺酸酶活性抑制剂的抗作用。结果:白癜康复丸对百消丹抑制酪胺酸活性有较好的抗作用。结论:白癜康复丸有相对提高酪胺酸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颌面外科治疗的56例腭裂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56例患儿都在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无一例患儿发生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所有患儿术后3~5d出院;手术后1个月随访,无一例患儿出现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完善饮食护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大分割放疗已被指南推荐,但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是否可行目前尚无定论。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和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两种放疗计划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超指标等进行比较,以评估前者在心脏毒性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左侧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制定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4 005 cGy/1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4 500 cGy/15次),20例制定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5 000 cGy/2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6 000 cGy/2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剂量学参数包括全心脏、左心室、右心室、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的平均剂量(Dmean)以及各结构受到5~35 Gy照射的相对体积分数(V5 Gy~V35 Gy)。心超随访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直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E峰减速时间(E-peak deceleration time,DT)、E、A、E/A和S波峰值。此外,对两组放疗后乳房的美容效果也进行评估。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全心脏的Dmean分别为(471.86±170.54)和(733.07±79.11)cGy(P<0.05),全心脏的V20 Gy为(3.63±1.74)%和(8.43±0.74)%(P <0.05),V30 Gy为(1.55±1.15)%和(4.48±1.01)%(P<0.05),LAD的Dmean分别为(1 250.17±600.33)和(1 847.20±933.23)cGy(P>0.05),左心室的Dmean分别(908.64±865.60)和(946.93±116.13)cGy(P>0.05),右心室的Dmean分别为(590.37±197.99)和(905.73±180.82)cGy(P<0.05),右室游离壁的Dmean分别为(939.40±284.23)和(1 597.30±446.31)cGy(P <0.05),室间隔的Dmean分别为(637.49±248.19)和(988.60±159.77)cGy(P<0.05)。随访1年,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相比,心超指标均在正常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容效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较常规分割计划可以显著降低全心脏和部分心脏亚结构的受照剂量,随访1年心超指标无异常,临床采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分割方式是安全可行的。仅限制全心脏剂量无法有效保护LAD,建议勾画心脏亚结构并单独限制剂量以更好地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活动、修正被评者行为而进行的评价~([1])。以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70%),考核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教师很难根据终结性考试成绩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卢姆提出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茶籽油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β基因型广西百色壮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影响。方法598名长期食用山茶籽油(ECO)的广西百色壮族绝经妇女为ECO组,619名长期不食用ECO的广西壮族绝经妇女为NECO组,用超声骨质密度仪测量两组右侧跟骨超声骨质密度(BU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ER-β基因多态性。结果 ECO组PMOP患病率明显低于NECO组(P0.05)。两组ER-β的RsaⅠ酶切r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基因型PMOP患病率明显增多(P0.05)。ECO PMOP组携带AluⅠ酶切位点的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少于NECO PMOP组(P0.05)。结论 ECO对PMOP有防治作用;ER-β的rr基因型可能是PMOP的遗传易感基因;ER-β的Aa基因型是与山茶籽油起交互作用对PMOP防治的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