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22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过去10年里,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靶细胞识别作用于其胞外表面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并将胞外信号转变成细胞内复合酶系统所能接受的形式。一般而言,这些跨膜信号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系统所组成;另一种类型的特点是由多种成分所构成的系统。属于前一类型者如某些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把6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9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NO-3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NO-3值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116.4±44.9)ng/L, (111.9±44.4)ng/L明显高于正常人(65.8±15.6)ng/L(P<0.0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78.9±30.2)ng/L明显低于药物组(148.0±39.5)ng/L(P<0.01)。NO-2/NO-3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64.4±14.8)μmol/L和药物组(67.0±24.0)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1±13.9)μmol/L, 但P>0.05;治疗后反搏组(89.6±30.3)μmol/L高于正常人(P<0.01), 药物组NO-2/NO-3(83.4±23.0)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NO-2/NO-3)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1.9±0.8)和对照组(1.8±0.9)均高于正常人(1.0±0.3)(P<0.01), 治疗后反搏组该值(0.9±0.4)下降(P<0.01), 并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 而药物组(1.8±0.7)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丁酸盐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诱导作用和不同给药方式对丁酸盐诱导的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定性技术检测细胞内血红蛋白,比较丁酸盐不同浓度、不同给药方式诱导K562细胞前后的阳性细胞率;测量波长为414nm的D(λ)值和醋酸纤维膜电泳检测药物诱导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丁酸盐诱导后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BZ%)增加4~6倍,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较用药前增加9~14倍;丁酸盐选择性地刺激HbF合成;单次脉冲式给药BZ%在72 h达高峰,峰值在19%~28%之间,之后迅速下降,约在7~9d接近用药前水平,孵育时间的长短与BZ%上升以及上升后持续时间的长短无关;丁酸盐持续诱导的BZ%变化与一次脉冲式用药总体趋势相似;间断脉冲式用药BZ%在72 h达到峰值后持续保持在20%~30%之间的水平,直至3个周期的用药结束。结论丁酸盐可诱导珠蛋白基因表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尤其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胎儿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间断脉冲式用药能够持续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可作为丁酸盐治疗β-珠蛋白基因缺陷疾病的理想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 ,国内一些医院相继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 ,为更客观地评价套管针在小儿病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将此法与头皮针静脉穿刺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与研究方法   1 999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期间 ,对西京医院手术室年龄 1~ 1 0岁间的小儿病人 ,按手术日期的单复数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结束时 ,两组各为51例、76例 ,两组分别采用头皮针静脉穿刺和套管针静脉穿刺进行输液。为便于比较 ,本研究中排除对象 :四肢穿刺部位有烧伤、瘢痕者。1 .2 材料与方法1 .2 .1 材料 :套管针由苏州碧迪医…  相似文献   
25.
儿童咽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以咽部疼痛、干痒、咽部有异物感等为主症,自1999年12月-2000年10月,我们用本院自制的扁咽糖浆治疗儿童咽炎共5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疗效确切 ,创伤小。我院开展 PBMV5 2例 ,共发生 4例心脏穿孔 ,其中 2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中 ,女 3例 ,男 1例 ,年龄 2 2~ 38岁 ,平均 34.2岁。单纯二尖瓣狭窄 3例 ,二尖瓣狭窄并发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EKG均为窦性心律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左心房内径平均 39.2 4m m,二尖瓣口面积平均 96 .72 mm2 ,均未发现左心房血栓 ,心功能为 级。1.2方法  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静脉 ,分别插入引导钢丝 ,房间隔穿刺鞘及穿刺针 ,穿刺房…  相似文献   
27.
支气管哮喘阶梯式治疗及系统教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40以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按病程严重度分类,采用阶梯式治疗并对哮喘进行系统教育。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地估计病情,及应用平喘药物,呼气峰流速的测定,如何使用定量雾化器和储雾罐,如何预防哮喘复发等。通过教育显著提高了哮喘地其疾病认识水平,学会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或恶化时自己进行简单处理的方法。该研究表明采用哮喘阶梯式治疗,开展哮喘教育是实防治哮喘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部队内新病例、死亡率也逐年上升。为制定防治措施,我们于1995年12月对某部846名新兵进行了结核菌素(PPC)试验,并对发病情况进行了3年随访观察。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995年12月入伍新兵,男性,年龄16~22岁。其中城市兵546人(64.53%),农村兵300人(35.46%),入伍前均经严格体检。(2)方法:使用结素纯蛋白衍生物(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批号9509)。将0.1mlPPC于左前臂掌侧中部作皮内注射直径约6~8mm皮丘…  相似文献   
29.
新释方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 ,即对方剂组成及功用的阐述。自《内经》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后 ,临床辨证立法处方就主要遵循这一理论 ,做到了有主有辅 ,主辅分明 ,有节有制 ,既加强了原有药物的功效 ,又可产生新的功效。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类方剂书也大多采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方解 ,但并不等于所有的方剂都必须划分出相应的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方解亦如方剂 ,变化莫测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解释方剂 ,尤其是中医古方浩如烟海 ,灵活多变 ,刻板的用君臣佐使套路去解释方剂是行不通的 ,必须不断摸索用新的思路进行方解。1 从病因病机分析治…  相似文献   
30.
持久抑制或清除病毒 ,防止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发生 ,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目的。但到目前为止 ,应用于慢性乙肝冶疗的药物虽然很多 ,却无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 ,有必要重新审视抗病毒治疗的方法 ,并寻求新的治疗途径。1 治疗乙型肝炎的回顾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80年代早期风靡一时的嘌呤核苷类药物阿糖腺苷及其衍生物单磷酸阿糖腺苷 ,体外研究表明对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抑制率极高 ,但是这类药物的神经肌肉毒性作用明显 ,临床疗效不佳 ,目前在欧美已停止研究使用 ;无环鸟苷虽然相对安全 ,但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缺乏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