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雌激素抑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其FADD mRNA和蛋白水平、Caspase-3活性及其雌激素的影响。结果:①雌激素抑制缺血侧皮质升高的FADD mRNA[(49.67 0.68)%vs(67.36±0.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37.50±1.68)%vs(67.46 1.41)%,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侧相比,缺血侧皮质Caspase-3活性增强(45175±601vs35993±643,P<0.01),雌激素抑制其活性(39 556±432vs45 175±601,P<0.05)。结论:雌激素可部分抑制FADD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42.
神经系统副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neurologic syndrome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在非浸润、压迫或转移的情况下,产生“远隔”效应而出现的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影响可累及神经元、髓鞘、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而病变部位无癌组织直接侵  相似文献   
243.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前人不乏论述。因本病多来势迅猛,“一如天地问之疾风暴雨,迅不及掩”(《中医各家学说》),故以中风名之。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之余,对中医文献中有关涉及本病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学习,获益良多,现讨论如下。1 病名 脑血管意外,现代分为脑出血与脑缺血二种。其症状虽有不同,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失语、偏身瘫痪,或有头痛、恶心、呕吐,伴血压增高等。根据中医文献中的症状描述可以认为,《内经》所谓“煎厥”、“薄厥”及“大厥”等均属此范畴。厥者,昏厥也。正如张锡纯认为,“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其曰薄厥者,言其脑中所菀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至于昏厥也”。由此可证。另外,张景岳所曰“非  相似文献   
24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多致病因素引起的缓慢进展的、以认知障碍为特征的常见老年痴呆.脑内神经环路异常是其临床表型的核心基础,但临床尚无有效控制AD发展或逆转症状的治疗方法.因此,疾病的超早期识别和干预已成为AD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目前神经环路领域研究进展,关键靶点的识别,使得导航定位系统支持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望成为AD超早期精准干预的新技术.本文基于AD的神经环路基础和潜在靶向干预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5.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的三酰甘油核心水解的限速酶,其不仅会影响脂蛋白水平,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PL基因多态性会影响酶活性,从而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文章对LPL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6.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群功能丧失、残疾和认知损害的重要原因,皮质下CSVD可导致腔隙性梗死和进展性脑白质损害.CSVD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亚型,其所致的痴呆约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随着技术的发展,神经影像学及其相关标志物已成为诊断CSVD及认知损害的有力手段,在脑认知学相关领域内也可探寻到CSVD发病机制的线索.神经影像学血管性改变报道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STRIVE)确立了代表CSVD的6种关键性损伤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文章对CSVD所致VCI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7.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性逐 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脑缺血超急性期,CT平扫可对脑出血或其他脑部疾病进行鉴别,CT血管 造影可评估血管梗死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灌注情况来评估 脑组织的活力,并通过计算血脑屏障的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判断血脑屏障的完整 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溶栓及血管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可以预测卒中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 险。临床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式CT提供的信息,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 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248.
正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 壁成像对脑动脉夹层分离(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确诊为CAD且完成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HR-MRI检查的患者,比较和分析4种影像学技术对CAD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夹层分离5例,椎动脉夹层分离7例,大脑中动脉夹层分离2例,基底动脉夹层分离1例.HR-MRI可见壁内血肿11例,内膜瓣9例,双腔征3例,假性动脉瘤2例.15例CAD患者共检出CAD18处,HR-MRI、DSA、CTA和MRA分别检出17处(94.44%)、14处(77.78%)、5处(27.78%)和6处(33.33%),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x2=24.939,P<0.001),HR-MRI(P均<0.01)和DSA(P均<0.05)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A和MRA,但HR-MRI与DSA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HR-MRI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CAD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50.
随着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等检查普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提高,从无症状到头昏等轻微症状,再到卒中发作,均可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作为一个多病因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存在年龄分布、性别及种族等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颅内动脉狭窄遗传因素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