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3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择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PD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根据头颅磁共振显像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CSVD组(n=117)和PD不伴CSVD组(n=86)。比较PD伴CSVD组与PD不伴CSVD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计数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25-(OH)D3、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伴C...  相似文献   
82.
83.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开放性骨折 ,治疗上十分棘手 ,若处理欠妥 ,可出现小腿局部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外露、骨髓炎 ,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骨缺损等不良后果。自 1 995年 6月起 ,我科使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1 2 2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2例中男性 82例 ,女性 40例 ;年龄 1 6~ 6 5岁不等 ,平均年龄 3 5岁 ,致伤原因主要有车祸及工伤 ,骨折部位以胫腓骨中下段最多为 5 2例 ,中段 3 9例 ,中上段 3 1例 ;骨折类型 ,横断骨折 3 4例 ,螺旋形或斜形骨折 3 7例 ,粉碎性骨折 5 1例。1…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帕金森病(PD)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D患者(PD组)和78例健康体检人群(H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OP组(50例)与PD不伴OP组(5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伴O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HC组比较,PD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r=0.653,P<0.001;r=0.625,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是PD伴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与PD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高血清IGF-1及UA水平可能成为PD伴骨质疏松潜在治疗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12]  相似文献   
85.
患儿女 ,6岁 ,因不规则发热伴上腹胀痛 3个月 ,尿少 双下肢浮肿 4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3个月不规则间歇发热 ,体温 :38~ 39℃ ,数十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纳差、恶心。 1个月前腹痛、腹胀加剧 ,查肝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ALT) 4 2 0单位 (正常值 <30单位 ) ,B超示肝脾肿大、腹水 ,诊为“病毒性肝炎” ,予联苯双酯 30粒 /d治疗 ,3d前尿量减少 ,腹胀加剧 ,双下肢浮肿 ,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并腹水”收入院。其祖父死于肝硬化。无疫苗接种史。体检 :体温38 9℃ ,重病容 ,精神萎靡 ,营养中等 ,肝掌可疑 ,无蜘蛛痣…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3天"于2008年4月入院.近1年活动耐力下降,快步行走后即感胸闷、气促.患者有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窒性早搏)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且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入脑卒中单元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中药合剂—血府逐瘀汤组方,2组均治疗2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入院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检测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清炎性因子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8.
儿童肝衰竭病因及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肝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应用Excel2000软件和χ2检验分析了本院1986年1月-200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儿童肝衰竭临床资料。结果①急性肝衰竭10例,亚急性肝衰竭45例,慢性肝衰竭65例。在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中,半数以上病因不明。②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学龄期7~14岁组(70例,58.3%);其次是婴儿组(32例,26.7%)。③婴儿组中13例(40.6%)病因不明,占第一位;其次为CMV感染(11例,34.4%)。1岁以上组病因以病因不明最多(27例,30.7%),HBV感染24例(25.0%),肝豆状核变性17例(19.3%),HAV感染10例(11.4%)。④HBV感染、肝豆状核变性与病因不明引起的肝衰竭存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⑤本组肝衰竭临床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88.9%。一些病例通过肝脏组织的铜染色、CMV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明确了病因。结论①儿童肝衰竭病因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在婴儿组中,主要是由CMV感染引起,但近一半病因不能明确。年长组在已知病因中以HBV和HAV感染为主,但在引起儿童肝衰竭的其他因素中,肝豆状核变性是最常见的。②诊断肝衰竭须临床与病理有机结合起来,才不至于诊断失误。通过肝组织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可以明确一些病例的病因,但还有一部分病原不明的病例尚须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联合外放疗对C57BL/6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并判定咪喹莫特对肿瘤特异性放疗增敏的疗效。方法建立C57BL/6小鼠(n=20)的体表黑色素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放疗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组。测量肿瘤生长体积,观察肿瘤生长延迟效应,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生存曲线评估咪喹莫特对肿瘤放疗增敏效果。结果放疗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组肿瘤生长延迟最显著,其次治疗效果依次为咪喹莫特治疗组、放疗组和对照组。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C57BL/6小鼠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测中,发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AP1LC3B)和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在放疗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组呈高表达。3种不同治疗组的MAP1LC3B和α-SMA表达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57BL/6小鼠生存表证实,放疗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联合外放疗对C57BL/6小鼠黑色素瘤生长有绝对延迟效应,咪喹莫特可为新的肿瘤特异性放疗增敏诱导剂。  相似文献   
90.
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aciduriatype11,GAⅡ)是一种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低,到目前国内报道约100例[1-3]。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大,累及多脏器,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GAⅡ,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