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4篇
  免费   1256篇
  国内免费   776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864篇
口腔科学   328篇
临床医学   4301篇
内科学   1993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399篇
特种医学   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66篇
综合类   6728篇
预防医学   2850篇
眼科学   255篇
药学   2565篇
  22篇
中国医学   2254篇
肿瘤学   674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170篇
  2012年   1348篇
  2011年   1479篇
  2010年   1372篇
  2009年   1287篇
  2008年   1252篇
  2007年   1310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1241篇
  2004年   1111篇
  2003年   931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534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405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提高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2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低风险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和踝泵运动预防;中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措施基础上采用足底泵或间歇充气挤压泵预防;高风险患者在中风险措施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预防.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DVT,有1例发生肌间隙血栓;干预前后患者D--聚体、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创伤患者实施DVT风险评估,并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可较好地预防患者发生DVT.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提升患者、护士满意度.方法 设计责任护士转盘(下称转盘),于内科10个护理单元应用3个月后调查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转盘应用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护士长知晓率及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转盘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探讨V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D组(38例)和VAD组(21例),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VD组和VAD组治疗缓解率分别为83.78%和59.09%,VD方案优于VAD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轻微,在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脱发和血液毒性等,其中感染多以3~4度为主.结论 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4.
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老年病,它们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糖基化终产物、胰岛素抵抗、氧化脂质、护骨素等参与或促使其共同发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 存在着相关性,可能属于同一内分泌过程,仍需要进一步深人的研究去探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依 据.现对其进行简单阐述,将有助于提高老年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对染色体1q31.1-32.1区域进行杂合缺失精细定位,发现D1S413-D1S2622区域存在高频杂合缺失现象,提示可能有抑癌基因的存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开展筛选研究.方法 构建包含上述区域基因的基因芯片,对19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扫描,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该区域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未知抑癌基因,然后对筛选出的候选基因采用Real-time 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根据前期实验结果,通过检索,挑选了25个基因进行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筛选.结果发现半胱氨酸甘氨酸富集蛋白1 (cysteine and glycine-rich protein 1,CSRP1)、LMOD1 、PPP1R12B和CFHL3 4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4个基因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SRP1基因可能是该区域中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通过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也发现CSRP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 CSRP1基因可能是一个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86.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eopiccholecystectom,LC)的广泛开展,LC术后遗漏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时有发生[1,2]。为避免再次手术,这类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是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镜取石[3]。但值得注意的是,Lc术后近期行ERCP及取石有导致胆囊管胆汁渗漏的风险[4]。我科2007年3月~2012年3月应用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治疗各类胆总管结石512例,其中LC术后胆道残留结石35例(含外院转诊25例),发生胆囊管胆汁渗漏2例。本文就此2例探讨防止该并发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探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胫骨平台粉碎骨折患者行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8~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Iowa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CroweⅢ、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髋关节感染后融合14例,陈旧性髋臼骨折8例。内移髋关节旋转中心17例,结构性植骨13例,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10例;有14例应用钛网,9例重建钢板,7例加强杯固定。术前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本组40例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10.4±2.1)个月,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关节无疼痛,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58.4±6.1)分,术后为(88.6±3.1)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感染性髋臼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进行大块植骨并辅以颗粒骨,并选用牢固的钉板系统固定,将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并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89.
目的:观察手术扩创+封闭负压引流+植皮术治疗长时间不愈合的外伤性皮肤窦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外伤性皮肤窦道在局麻、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行扩创手术,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裁剪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材料覆盖伤口创面,持续引流,7天拆除,伤口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植皮术并行VSD负压引流,7~10天拆除VSD材料。结果:本组82例外伤性皮肤窦道手术扩创后经1~3次封闭负压引流,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经植皮术后皮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伤口处瘢痕不明显,部分局部稍凹陷。结论:手术扩创+VSD负压引流+植皮术治疗长时间不愈合的外伤性皮肤窦道,该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0.
彭早霞  李宁  滕蕊 《中国美容医学》2013,(23):2288-2292
目的:观察不同牵张力下减阻牵张快速移动牙牙周组织骨改建情况。方法: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加力5天、15天、加力15天固定保持10天、90天组共四组,拔除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选择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移动牙。将每组6颗牙齿随机分配为减阻-牵张方法组、减阻-常规方法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2颗牙。按相应分组定期取材并制作切片,行HE、MASSON三色染色并观察。结果:减阻牵张方法组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量远大于减阻常规方法组和常规方法组(P〈0.05),且3组支抗牙前移量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减阻牵张组张力侧成骨最为活跃,且未见牙周膜结构破坏,而压力侧少见透明样变组织。MASSON染色观察减阻牵张组新生骨较其余两组更为明显,长期保持后骨质良好。结论:减阻牵张方法能有效激发正畸移动牙牙周组织骨改建,且无不良反应,适宜强牵张力是实现牙齿快速移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