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确实挽救了很多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的关注.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如何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大家一直探讨的问题.该文综述了HAART的局限性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2.
HAART药物依从性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依从性(停药、漏服)对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为制定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收集2省6县88例成人艾滋病患者6个月免费抗病毒治疗随访资料,应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结果 CD4细胞增长率属偏态分布(u偏=13.81,u蜂=30.29,P偏<0.01,P峰<0.01),而且在不同疗程(0~3月、3~6月、0~6月)上的增长幅度有统计学差异(H检验,x^2=17.12,P<0.01),0~6月间总体增长幅度四分位数分别为5.87、38.30、129.60。CD4细胞增长率与年龄分组(rs=-0.01,P<0.05)、停药次数(rs=-0.39,P<0.01)、漏服次数(rs=-0.47,P<0.01)、治疗前CD4细胞水平(rs=-0.51,P<0.01)分别为负相关,与治疗模式(rs=0.54,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rs=-0.01,P>0.05)、文化程度(rs=-0.10,P>0.05)、要求监督次数(rs=-0.07.P>0.05)无相关。漏服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比无漏服大,OR为11.89[95%CI2.66~53.25];间断停药对CD4细胞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比无间断停药大,OR为10.96[95%CI2.87~41.85]。结论 CD4细胞增长率是反映HAART效果的较好指标,停药和漏服是影响CD4增长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的抗病毒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儿童抗病毒治疗积累更多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方法收集了139名儿童艾滋病(AIDS)病人的342份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监测其血浆抗病毒药物的浓度。结果 139名患儿中,47名使用包含依非韦伦(EFV)的方案,94名使用包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方案(其中2名儿童是由使用包含EFV方案更换为使用LPV/r方案)。监测药物中,EFV的个体内差异最小(15.8%),个体间差异最大(104.9%),3TC,LPV,RTV的个体内差异均在40%左右,个体间差异约为70%。以文献报道中EFV和LPV的治疗浓度范围(TR)为评判标准,在47名使用EFV的患儿中,有8名(8/47,17.0%)患儿的9份(9/115,7.8%)血标本EFV浓度低于TR,11名(11/47,23.4%)患儿的21份(21/115,18.3%)血标本EFV浓度高于TR;在94名使用LPV的患儿中,有19名(19/94,20.2%)患儿的30份(30/222,13.5%)血标本的LPV浓度低于TR,有46名(46/94,48.9%)患儿的67份(67/222,30.2%)血标本的LPV浓度高于TR。结论有相当比例的儿童艾滋病病人服用EFV和LPV/r以后出现血浆药物浓度过高,提示有必要进一步设计临床研究评估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人的用药剂量。血浆药物浓度监测对儿童的抗病毒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自1996年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IV感染的联合疗法问世,治疗药物和方法不断改善.2007年12月1日,美国DHHS(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公布了最新的成人与儿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指南,对2006年10月10日的版本中部分内容做了修订.现将部分修订内容摘译整理,为国内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381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7所省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收集2009-2010年艾滋病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7所医院共收集381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医疗及死因信息,患者以男性为主(82.4%),30~45岁占多数,生前曾接受抗病毒治疗(ART)者占32.3%。252例(66.1%)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其中机会性感染占92.4%,以结核菌、肺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为主。在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分别占29.5%、22.5%、10.1%。患者死亡前一年内有注射吸毒行为、未接受ART、合并机会性感染、未合并肝炎及死亡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风险较高。结论机会性感染、非艾滋病相关感染、肝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前三位死因,接受ART的患者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风险低于未接受ART者,且治疗时间越长,死于非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16.
直击AIDS要害——HIV/AIDS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它将经历一个发生、发展,最后死亡的自然过程,我们称之为HIV感染的自然史。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四个阶段。HIV最主要的靶细胞是CD4细胞。随着疾病的进展,CD4细胞进行性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免疫系统崩溃。  相似文献   
117.
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英  张福杰  金水高 《医学争鸣》2005,26(14):1330-1332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94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后生活质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躯体功能分(男61.2;女56.3)、社会功能分(男91.6;女89.1)、心理功能分(男60.8;女57.3)和物质生活分(男53.3;女52.4)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心理咨询前躯体功能分(男33.9;女31.3)、社会功能分(男67.0;女68.3)、心理功能分(男45.0;女32.1)和物质生活分(男53.2;女52.3),其中前3个因子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心理咨询后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生了改变.心理咨询后的客观支持分(男4.8;女5.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4.7;女4.4)两个得分高于心理咨询前的客观支持分(男3.6;女3.8)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3.6;女3.5),并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118.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艾滋病 (AIDS)目前在全球已广泛流行。每年约有6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其中50%为青少年 ,40%为妇女。早期艾滋病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 ,晚期出现机会性感染 ,死亡率极高。因此及早抗HIV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HIV治疗的目的艾滋病患者感染HIVRNA后 ,损伤机体免疫系统 ,主要表现在CD淋巴细胞减少 ,CD/CD比例下降。随着HIVRNA不断复制 ,CD淋巴细胞数量也急速下降 ,晚期甚至下降至0/mm3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因此HIV治疗目的为 :(1)病毒学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儿血浆中微小RNA-155(microRNA-155, miR-155)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E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活动期IM患儿(活动期IM组)和81例缓解期IM患儿(缓解期IM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BV DNA载量将活动期IM患儿分为EBV DNA≥3.38 lg拷贝/ml组(56例)、EBV DNA<3.38 lg拷贝/ml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EBV DNA载量和miR-155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55水平与EBV 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预测IM患儿为活动期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缓解期IM组、活动期IM组血浆miR-155水平均较高(P均<0.05);与缓解期IM组相比,活动期IM组血浆miR-155水平较高(P<0.05)。与EBV DNA<3.38 lg拷贝/ml组相比,EBV DNA≥3.38 lg拷贝/ml组血浆miR-155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期IM患儿血浆miR-155水平与E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547,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miR-155水平预测活动期IM患儿的AUC为0.869,其敏感度为65.90%,特异度为93.80%。结论 活动期IM患儿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上调,与E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可为早期预估IM患儿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针对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速度加快,广西虽然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在HIV母婴阻断和关怀等工作中存在不足。通过在2个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治疗与关怀的模式的探索,为广西今后在其它地区更好地实施和深入开展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