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探讨脑灌注与临床严重程度、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计算各脑区放射性计数比值(RAR).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评定.结果 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4,99.8±6.6,91.6±6.1,92.6±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1±7.3,86.9±8.9,84.0±7.2,83.4±7.2),差异有显著性(t=6.78,11.93,7.15,9.40;均P<0.05).强迫总分平均为(29.32±8.75)分,强迫思维分平均为(21.28±4.90)分,强迫行为分平均为(8.03±5.34)分.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RAR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均P<0.05);未显示脑灌注与强迫行为相关.结论 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脑血流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且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高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为 30例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对照组为 2 0例无精神疾患的轻微脑外伤患者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 2、IL 6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 结果  (1)患者组血浆及脑脊液IL 2、IL 6和IgG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2 )在患者组中 ,血浆IL 6与血浆IgG(r =0 6 90 )和脑脊液IL 6 (r =0 4 2 5 )呈正相关 (P <0 0 1和P <0 0 5 )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4 0 9,P <0 0 5 ) ;脑脊液IL 6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5 10 ,P <0 0 5 )。在对照组中 ,血浆IL 2与血浆IL 6 (r =0 5 0 4 ,P <0 0 5 )和IgG (r =0 74 0 ,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L 6与血浆IgG(r=0 6 75 ,P <0 0 1)和脑脊液IL 6 (r =0 6 33,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r =0 6 19,P <0 0 5 )呈正相关。 (3)血浆IL 2与P因子分呈正相关 (r =0 6 4 5 ,P =0 0 0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处于免疫激活状态 ,IL 2、IL 6、IgG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6的浓度,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血浆IL—6、IgG的水平显著增高,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仍显著增高;症状基本缓解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1例颅内畸胎瘤病例。患者曾被误诊为脑囊虫病,经2个疗程诊断性抗囊虫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最终经病理诊断为颅内畸胎瘤。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7岁,于1993年9月2日以“腹部刀刺伤”急诊住院。查体:Bp80/5.3KPa,神志尚清,时而躁动,口唇苍白,大汗、四肢末梢湿冷。脉搏触不清,心率140次/分,左下腹部有约20cm小肠脱出,有少量鲜血自腹部伤口中流出。满腹压痛(+),肌紧张(+)。疑有大血管损伤,病人呈严重失血性休克状态。即保护脱出肠管,且开放两条静脉通道。50分钟内输入生理盐水250ml,706代血浆1000ml,局麻快速进腹。清除腹腔内凝血块及不凝血。查明为肾血管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有纵形3.0cm贯通伤,血液外涌。立即指压两端止血,并分离、显露下腔静脉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其血清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活性,同时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水平和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结果患者组的NF-κB活性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532、0.536、0.454,P均小于0.05),而对照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49、0.519、0.513,P均小于0.05)。两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6及其mRNA均无明显相关(P均大于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激活状态的PBMC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精神分裂症中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胰岛素抵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3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及来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观察组分为IR组和no-IR组。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受试者胰岛素抵抗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1)观察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值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认知功能七大领域得分差于对照组(均P<0.001)。(2)IR组和no-IR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R组MCCB中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及警觉性,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差于no-IR组(均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对比无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核转录因子NF—kB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与其调控的细胞因子一起积极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神经细胞的凋亡等生物进程。本文就NF—kB及细胞因子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型14元—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半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问世以来,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人们在使用了红霉素(ery-thromycin)、麦迪霉素(midecamycin)、螺旋霉素(spiramycin)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后,发现它们抗菌谱较窄、对胃酸不稳定、血药浓度低、吸收不规则、药物动力学性质不良等缺点,进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最近几年,欧美日等国家许多学者在典型的14元、16元大环内酯结构上进行了改造,合成了一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组),13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在-511位点、+3953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抽取患者组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不同基因型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患者组基因GG型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白细胞介素-1β+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较GG型患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的患者较GG型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3953位点和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直接关联;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等位基因G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遗传标志之一;白细胞介素-1β—511位点和+3953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型G/A和AA为高分泌型,GG为低分泌型。基因多态性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