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无创性评价内皮功能,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均<0.01)。高血压病组内比较,随高血压分级水平增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渐行降低,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正常亚组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亚组(P均<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直线负相关(P均<0.01)。③以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干扰后,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分别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仍然存在(P均<0.01)。④以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与否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均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此相关性独立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2.
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Cordis)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对 2 1例冠心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TM支架(Cordis)治疗 ,对 16例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6个 ,4例右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4个 ,1例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 1个。观察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 ,术中并发症 ,住院期间及 2 14个月随防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率为 5 %± 3 5 % ,支架完全覆盖病变 ,支架近远段无新夹层 ,血流TIMI3级 ,临床随访 2~ 14个月 2 1例心绞痛消失 ,其中 12例 6~9个月 ,复查冠脉造影 ,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结论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 (CYPHER) ,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单纯再次扩张及首次置入普通支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荷叶生物碱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以不同浓度的ox-LDL孵育其24h;50mg/L的ox-LDL孵育使该细胞成为泡沫细胞,再以不同浓度荷叶生物碱对其进行干预24h。以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ox-LDL及荷叶生物碱干预下各组细胞ABCA1的表达。以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结果:镜下:ox-LDL处理组细胞内脂滴的大小与多少随着ox-LDL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荷叶生物碱浓度的升高而减少。ABCA1mRNA表达量:ox-LDL各组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25mg/L组:(1.4677±0.0907),50mg/L组:(2.0510±0.1065),100 mg/L组:(1.5356±0.0903)比0mg/L组:(1.00),P均〈0.05],荷叶生物碱各组细胞的表达量[荷叶生物碱25mg/L:(1.0460±0.0580),50mg/L:(0.8391±0.0661),100mg/L:(1.1003±0.0752)]表达量均较单纯50mg/L ox-LDL干预组(0.5136±0.0632)明显升高(P均〈0.05)。ABCA1蛋白的表达与ABCA1mRNA表达水平改变相一致。结论:ox-LDL可上调PMA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内ABCA1的表达,使其细胞内脂质蓄积。荷叶生物碱既使上述细胞内ABCA1表达上调,又使其细胞内脂质蓄积减少。  相似文献   
54.
概述了荷叶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提出了荷叶产品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与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之间的关系,探讨左室扭转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1名健康人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及相应达峰时间,分析上述指标与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心尖位和心底位)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均显著减小,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相应达峰时问则均显著延长,而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尖位旋转达峰时间和左室扭转达峰时间呈正相关,与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③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等危险因素调整后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同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具有独立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减低;其NT—proBNP水平与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趋势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发病后24h内入院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188例,根据患者最终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四组:A组(n=50):行急诊PCI治疗,住院期间第5~7d行第二次PCI治疗;B组(n=48):仅行急诊PCI治疗;C组(n=46):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第5~7d行择期PCI治疗;D组(n=44):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测量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患者入院24hNT-proBNP值,将患者分为:0~299pg/ml组、300~899pg/ml组及≥900pg/ml组,记录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半年内及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对PCI术后NT-proBNP水平与随访1年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四组患者入院24hNT-proBNP水平均达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A、B两组比较,AMI后45d、半年、1年时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B组比较,入院后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比较,AMI后第11d、随访第45d、半年及1年时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0~299pg/ml、300~899pg/ml及≥900pg/ml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半年及1年时MACE发生率均呈递增趋势;其中0~299pg/ml组、300~899pg/ml组患者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此两组与≥900pg/ml组比较,MACE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患者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再狭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及溶栓治疗后近、中期预后及1年时冠状动脉再狭窄具有临床价值;急诊PCI及择期二次PCI对降低NT-proBNP水平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变化及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0例急性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PCI术后90 min心电图上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完全回落组(ST段回落≥70%,n=92)和ST段不完全回落组(ST段回落70%,n=68)。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0min血清IMA浓度,计算PCI前后IMA的变化(δIMA),同时检测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血清肌钙蛋白(cTnI)峰值,术后第二天血清hs-CRP水平。δIMA与ST段回落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δIMA对术后ST段回落程度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来评估。结果与ST段完全回落组比较,ST段不完全回落组血清δIM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cTnI峰值及hs-CR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δIMA与ST段回落程度的相关系数r=0.525(P0.01)。以δIMA=19.505U/ml为截点,对预测ST段完全回落的阳性预测值为77.2%,阴性预测值为69.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23~0.865,P0.01)。结论对STEMI并行PCI的患者,其再灌注早期血清IMA的变化能较好的预测心电图ST段的回落幅度,IMA作为早期缺血损伤指标是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效果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8.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过程.骨桥蛋白(osteoprotein,OPN)最初由矿化的骨基质中分离,参与骨代谢,可介导骨组织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因此得名.近年来发现骨桥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由多种组织及细胞合成和分泌,如肺、骨、肾、肌肉、膀胱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上皮细胞等.至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处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OPN mRNA呈高表达状态,这引起了许多学者对骨桥蛋白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荷叶碱是否通过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影响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方法 分别使用不同质量浓度(0 mg/L、10 mg/L、20 mg/L、50 mg/L、100 mg/L)的荷叶碱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24 h,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SDF-1和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体外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荷叶碱对HAE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SDF-1、CXCR4蛋白和mRNA在荷叶碱组HAEC中表达升高,在50 mg/L荷叶碱组中表达最显著。荷叶碱组HAEC体外小管形成能力与荷叶碱呈浓度依赖性增强,在50 mg/L荷叶碱组中最明显。结论 荷叶碱可能通过上调SDF-1/CXCR4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骨髓干细胞动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4 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动员组 (2 5例 )和对照组 (2 3例 ) ,动员组连续 3d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0 0 μg/d ,用2 0 1Tl静息—再分布心肌显像比较两组第 6d、 30d的梗死面积 ,超声心动图观察 72h内和 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室壁运动指数 (WMSI)、射血分数(LVEF)。结果 :动员组治疗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 (0 383± 0 0 77vs 0 5 6 1± 0 0 96 ,P <0 0 1) ,LVESVI减少 [(2 7 4 7± 7 86 )ml/m2 vs (34 5 0± 8 0 8)ml/m2 ,P <0 0 5 ],WMSI减少 (1 10± 0 11vs 2 2 6±0 14 ,P <0 0 1) ,LVEF增加 (0 5 9± 0 0 7vs 0 4 8± 0 0 7,P <0 0 1)。结论 :应用G CSF动员AMI患者自身骨髓干细胞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及有效防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