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 ,是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判断并积极治疗冠心病 ,对预防突发心脏事件、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自 1 984年第四军医大学郑笑莲等首次在我国应用冠心病介入性诊疗技术以来 ,冠心病介入性诊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提高。该技术的进展代表了心脏病学领域最为突出的进步 ,已成为诊断冠心病和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 1 995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此项技术 ,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慢。自 2 0 0 1年 2月引进美国GE公司的LCV prus4.0型数字减影C臂X光机后才得到较大发展 ,至…  相似文献   
72.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其防治(附13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34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6例,年龄20-90年,病太窦房结综合征6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阻滞65例,植入各类人工心脏起搏器134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8.2%,大部分与手术有关,电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96例,无一例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注射充分术前准备,严密术中操作,严格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可作为起搏电极植入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告30例健康人及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心房利钠因子(ANF)水平及其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肾素分型,疾病分期及巯甲丙脯酸治疗前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人及患者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激发值;患者组基础值显著高于健康组;高心病组显著高于非高心病组;低肾素型组显著高于正常肾素型及高肾素型组;使用巯甲丙脯酸治疗后,血浆AN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则无明确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血浆ANF水平的升高,主要与心、肺血容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LAd与PAF的关系。方法:PAF组34例包括特发性心房颤动18例(Ⅰ组)、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者16例(Ⅱ组),健康对照组36例;测定LAd,分析LAd与PAF的关系。结果:PAFⅠ组LAd为(28.69±5.35)mm,与对照组的(28.08±5.93)mm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FⅡ组LAd为(38.29±5.89)mm,与对照组的(28.08±5.93)mm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的LAd不增大,PAF伴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的患者LAd增大。  相似文献   
75.
冉迅  吴立荣  张蓓 《西南军医》2016,(5):401-404
目的:分析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经导管介入治疗的6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08例,房间隔缺损(ASD)230例,室间隔缺损(VSD)217例和肺动脉瓣狭窄(PS)7例。结果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97.73%(647/662),其中PDA、ASD、VSD封堵术成功率分别为98.56%、98.26%和96.31%,PS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100%。各种类型的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2%(18/662),其中封堵器脱落3例,残余分流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III° AVB )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3例,心包填塞1例,与介入治疗无关死亡1例。平均随访6个月,PDA和VSD完全闭合率达到100%,ASD完全闭合率均达到99.12%,PBPV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至正常范围,血小板减少和III° AVB在3星期内完全恢复。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注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经导管介入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TF、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49±0.014 vs 1.034±0.011,P<0.01).非诺贝特干预4周后,该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1.017±0.010 vs 1.149±0.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0.575±0.141 vs 0.425±0.082,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0.478±0.110vs 0.575±0.141,P<0.05).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的脂肪细胞,非诺贝特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TF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TFmRNA表达,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65例,其中急诊PCI组35例,择期PCI组(对照组)30例.术后7 d、6个月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以评价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光照、黑暗、行为限制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梗死组(B组)、黑暗组(C组)、光照组(D组)及行为限制组(E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Bcl-2、Bax、Caspase-3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1)与A组比较,B、C、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C组比较,D、E组的凋亡指数增加(P<0.05)。(2)与A组比较,B、C、D、E组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3)与A组比较,B、C、D、E组的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B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C组比较,D、E组的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光照环境、行为限制可增加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王非多  吴立荣  李屏  黄达枚  李伟 《吉林医学》2012,(32):6974-6977
目的:探讨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记录患者住院时的血压、血脂、血糖、肾功能和住院情况,分析血压水平与危险因素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的关系。结果:①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和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压水平越高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可能越多;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压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④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心脏性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压水平越高发生心脏并发症可能越多,可能以心力衰竭为主。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性别构成和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越高,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可能越多,发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心脏并发症上可能以心力衰竭为主。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20例血脂异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连服12周;于服药前、服药4周和12周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和IL-6.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用药4周后,患者TC、LDL-C、hs-CRP、TNF-α、IL-6明显降低(P<0.01),HDL-C、血清APN明显升高(P<0.01).继续服药至12周,TC、LDL-C进一步下降至治疗目标值(分别<5.2 mmol/L和3.3 mmol/L),而炎症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TC、LDL-C、hs-CRP、TNF-α和IL-6,升高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