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腹壁切口裂开的易发因素及预防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冰  吕洪昌 《中原医刊》1999,26(1):9-10
切口裂开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虽然其本身较少危及生命,但常给病人带来较大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如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病情往往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我院1991年11月至1997年5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62例,通过回顾分析,对切口裂开的易发因素进行探...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肌腱吻合术后易粘连而影响功能恢复,近年来多采用固态物质为隔膜以利于肌腱滑动,但效果不理想.目的观察聚乳酸凝胶(PLA-G)预防肌腱吻合部粘连作用.设计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外科完成,对象为16只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由该科室提供).干预将16只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切断一半后吻合,鞘内涂PLA-G为实验组;兔的右后肢同样操作,不涂PLA-G为对照组.术后2,,6,0周观察结果.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段肌腱和鞘管作大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①大体观察实验组2周时PLA-G隔离好无粘连;4周开始降解,肌腱滑动良好;6,0周瘢痕小,吻合口生长及滑动良好.对照组瘢痕大、广泛粘连.②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纤维排列由不规则向规则变化,成纤维细胞少.对照组腱与鞘无分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泌活跃.③超微结构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较对照组明显稀疏、胶原纤维少.结论PLA-G具有防粘连作用,不影响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相关指标及血清I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6例NS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DIC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清Ig(IgA、IgM、IgG)浓度,根据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的反应,比较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56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40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SSNS及SRNS组血浆Fib、D-dimer、FDP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RNS组血浆Fib、D-dimer、FDP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SSNS组(P〈0.01),IgG低于SSNS组(P〈0.05)。结论:NS患者存在高凝血状态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器官转移状态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共入组201例,可评价182例,其中单器官、多器官转移分别为107、75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周期.胸内病灶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为63 Gy.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201例的随访率为97.5%,随访满<1、1~2、≥3年者分别为201、170、134例.182例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17%、10%和10.5个月;相似化放疗强度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分别为50%、20%、14%和13.0个月以及29%、12%、0%和8.5个月(x2=10.10,P=0.001);单纯骨及肺转移与多器官转移的分别为58%、25%、16%和14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10.42,P=0.001)及49%、21%、21%和11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6.39,P=0.011),单纯脑转移与多器官转移分别为49%、8%、0%和12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 =0.71,P=0.401);全组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分别为63%、23%、19%和15个月以及42%、15%、0%和10个月(x2 =6.47,P=0.011);相同转移状态和4~5个周期化疗强度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放疗≥63 Gy及<63 Gy的分别为71%、25%、25%和16.8个月及33%、17%、0%和10.5个月(x2=4.73,P=0.030)以及54%、21%、0%和14.3个月及29%、10%、0%和7.6个月(x2 =8.16,P=0.004).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与除外肝转移的单器官、多器官转移比较有显著差异(x2=17.21,P=0.000).结论 Ⅳ期NSCLC单器官转移在化疗同期应重视局部放疗,提高剂量延长生存期;肝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脾脏肿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除4例失访外,其余21例术后随访15个月~4年。其中良性肿瘤患者随访7例均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14例,生存期〈1年5例,生存期1~3年6例,生存期〉3年3例。结论B超、CT等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与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T2DM合并OP患者174例作为T2DM合并OP组,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选取同期单纯老年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CTRP3表达。分析各组间血清CTRP3表达差异、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合并OP组、T2DM组、对照组血清CTRP3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无骨折组(P<0.05);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硫化氢(H2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腰背部疼痛但排除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4)和双侧股骨颈骨密度,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筛查骨质疏松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H2S、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磷、血钙、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P1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STA指数和血清H2S浓度下降,血清ALP、BALP、骨钙素、P1NP、P1CP、iPTH水平下降,β-CTX水平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ALP、BALP、血清骨钙素、P1NP、P1CP、iPTH呈正相关,与β-CTX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检测H2S有助于评估患者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约占急性胆囊炎总数的2%~12%,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我院1994年3月~1997年11月共收治AAC5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7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3岁。均经B超或[和]手术证实为AAC。1.2临床症状发病诱因均不明确,既往有发作史者7例。较典型的右上腹部疼痛43例,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者18例,畏寒发热9例,黄疽7例,局限性腹膜炎31例,弥漫性腹膜炎7例。WBC10X10VI。以上46例,N>0.8039例。1.3诊断入院后B超检查47例,明确诊断45例(95.7%),2例检查阴性,拟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Ⅳ期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联合药物一线治疗的失败模式特点及放疗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708例初诊Ⅳ期NSCLC患者,χ2检验失败模式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708例首次失败发生率71.2%,≤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的治疗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7%、28.8%、13.3%、6.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13.4、22.2、3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13,P<0.001)。复发失败发生率为21.3%,寡转移和非寡转移的复发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失败发生率为66.3%,从高到低依次为脑>骨>肺>胸膜腔>肝>远处淋巴结>肾上腺>其他部位,约1/2病例发生新增转移器官,约1/3病例发生原转移器官进展。转移状态、治疗失败发生时间、病理类型、性别、综合治疗强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Ⅳ期NSCLC原发肿瘤放疗的失败模式与一线药物治疗不同,局部失败显著降低,转移失败为主,脑转移发生率最高,治疗失败发生时间越晚,OS期越长。寡转移、女性、非鳞癌、治疗失败发生时间晚、4~6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