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酶学指标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CS)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地震受伤后入院开始,连续7天测肌钙蛋白(TP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单纯胫腓骨折与骨折合并CS进行上述测量指标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骨折合并CS患者入院后T...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近关节骨折的组织相容性反应.方法:2005-08/2007-01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近关节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条件均衡的两组:①传统切开组20例:按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口略长于钢板长度.②微创内固定组21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反映材料与组织相容性的发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修复情况、术后关节功能测定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①与传统切开组比较,微创内固定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发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肿胀消退快,术后关节功能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切开组,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微创内固定组无术后软组织坏死,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无骨外露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近关节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内植物置入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和传统切开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硫化氢(H2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腰背部疼痛但排除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4)和双侧股骨颈骨密度,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筛查骨质疏松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H2S、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磷、血钙、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P1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STA指数和血清H2S浓度下降,血清ALP、BALP、骨钙素、P1NP、P1CP、iPTH水平下降,β-CTX水平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ALP、BALP、血清骨钙素、P1NP、P1CP、iPTH呈正相关,与β-CTX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检测H2S有助于评估患者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与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T2DM合并OP患者174例作为T2DM合并OP组,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选取同期单纯老年T2DM患者5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CTRP3表达。分析各组间血清CTRP3表达差异、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合并OP组、T2DM组、对照组血清CTRP3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无骨折组(P<0.05);老年T2DM合并OP患者血清CTRP3与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CTRP3对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曲...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时间报道不一,对诱导中细胞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8,11,14,17,20d向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诱导成熟时间。方法:穿刺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予以含转化生长因子B1等成分的无血清诱导液定向向软骨细胞诱导。根据不同的诱导时间分成为5组:8d组、11d组、14d组、17d组及20d组。通过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结果、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培养液内多聚蛋白聚糖含量,比较各实验组定向诱导为成软骨细胞的情况。结果与结论:诱导8d时细胞形态有较明显改变,14d时具有明显的软骨细胞形态。诱导培养液在诱导4d时即可检出少量多聚蛋白聚糖,在8d时浓度出现明显升高,并保持缓慢升高至20d。在14d时,诱导的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明显阳性表现。提示单层高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B1等因子作用下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诱导早期即可能有少量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8d时初步具有软骨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14d时成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诱导过程中细胞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月对26例胫骨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其中胫骨近端骨折8例,远端骨折7例,骨干骨折11例. 结果 手术切口长4.0~8.5 cm,平均6.6 cm;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80 ml;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7 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1~6 d,平均2.5 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4.2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软组织坏死及骨外露,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以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19例,良4例,中2例,差1例. 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钢板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时间报道不一,对诱导中细胞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8,11,14,17,20 d向成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诱导成熟时间。 方法:穿刺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予以含转化生长因子β1等成分的无血清诱导液定向向软骨细胞诱导。根据不同的诱导时间分成为5组:8 d组、11 d组、14 d组、17 d组及20 d组。通过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结果、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培养液内多聚蛋白聚糖含量,比较各实验组定向诱导为成软骨细胞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诱导8 d时细胞形态有较明显改变,14 d时具有明显的软骨细胞形态。诱导培养液在诱导4 d时即可检出少量多聚蛋白聚糖,在8 d时浓度出现明显升高,并保持缓慢升高至20 d。在14 d时,诱导的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明显阳性表现。提示单层高密度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因子作用下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诱导早期即可能有少量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8 d时初步具有软骨细胞的形态、功能特征,14 d时成为较成熟的软骨细胞;诱导过程中细胞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保留腱鞘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20年6月,对35例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同时完整地保留屈肌腱鞘,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观察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肌腱断裂发生,肌腱粘连1例.术后对35例进行3~9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近关节骨折的组织相容性反应。 方法:2005-08/2007-01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近关节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条件均衡的两组:①传统切开组20例:按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口略长于钢板长度。②微创内固定组21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后反映材料与组织相容性的发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修复情况、术后关节功能测定等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①与传统切开组比较,微创内固定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发热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肿胀消退快,术后关节功能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微创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切开组,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微创内固定组无术后软组织坏死,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无骨外露等并发症。 结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近关节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内植物置入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要求,和传统切开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