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观察Alport综合征(AS)患者肾组织层粘连蛋白α2链α5链和γ1链的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运用普通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抗层粘连蛋白α2链α5链和γ1链单克隆抗体在肾组织中的沉积情况肾组织标本来自11例AS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1~52岁10例患者符合X伴性显性遗传(XLAS),1例女性患者符合显性遗传8例男性XLAS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远端肾小管基底膜均无Ⅳ型胶原α35链沉积,表皮基底膜(EBM)无α5(Ⅳ)链沉积;2例女性XLAS患者肾组织α35(Ⅳ)链和EBM α5(Ⅳ)链均呈不连续表达,另1例女性患者则同正常肾组织正常人肾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9例IgA肾病(IgAN)6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病(FSGS)5例薄基膜病(TBMD)和6例肾小球轻微病变(GML)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结果 正常人肾组织层粘连蛋白α2链主要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层连蛋白α5γ1链沉积于GBM所有肾小管基底膜和入球小动脉基底膜10例XLAS和1例显性遗传AS患者肾组织除了肾小球系膜区外,层粘连蛋白α2链在GBM上亦出现表达IgANTBMD和FSGS患者层粘连蛋白α2链仅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层粘连蛋白α5γ1链在AS患者和其他肾脏病组织沉积同正常肾组织结论 层粘连蛋白α2链在AS患者GBM出现异位表达,为继Ⅳ型胶原α链异常之后发现的又一AS基底膜成分的异常,其对于AS可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并评价手术后急性肾损伤(PO-AKI)患者尿液中巢蛋白(nesti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损伤因子(KIM-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种生物标志物对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检验效能。方法以201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79岁,平均(56.15±12.83)岁。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工作小组(AKIN)定义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尿液生物标志物组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同时检测实时尿肌酐值。结果 AKI发生率为25%(10/40),其中AKIN 1级7例、2级1例、3级2例,3级中2例均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RRT)。联合生物标志物组nestin、NGAL、KIM-1、RBP对于AKI的检测在24 h时间窗内明显升高(P<0.05),并且经尿肌酐(Ucr)校正后在6 h内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联合生物标志物组对于AKI的检测在24 h内明显升高,经过Ucr校正后6 h升高趋势更加一致,对于早期判断AKI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1例胱氨酸尿症家系,探讨胱氨酸尿症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遗传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例胱氨酸尿症家系病例资料,先证者为28岁男性。通过尿沉渣镜检、能谱CT测定先证者结石成分,提取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DNA样本,利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突变基因。结果:该家系先证者首诊于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左侧泌尿道结石合并蛋白尿,其母亲主要表现为蛋白尿,父亲无肾脏受累症状。测序结果示先证者存在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1(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1,SLC3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包括移码突变NM_000341:exon3:c.703delG(母亲为该杂合突变携带者)及错义突变NM_000341:exon8:c.1366C>T(父亲为该杂合突变携带者)。两突变均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先证者有多次输尿管镜取石术史,尿沉渣镜检中可找到特异性胱氨酸六边形晶体,能谱CT结石成分测定为L-胱氨酸。先证者确诊为胱氨酸尿症后,予碱化尿液、降蛋白尿等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结论:尿沉渣镜检中找到六边形晶体是胱氨酸尿症的特异性诊断手段,胱氨酸能谱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阻断IgG-FcγR结合的短肽tg19320对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以及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提纯活动期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IgG。以多肽固相合成tg19320。分离健康人新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别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健康人IgG、ANCA IgG及ANCA IgG+tg19320处理HUVEC,用细胞直接计数法检测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率;应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UVEC ICAM-1蛋白和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HUVEC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物(p-IκB)的表达。 结果 ANCA IgG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率(P < 0.05),但ANCA IgG+tg19320组较ANCA IgG组黏附率显著降低(P < 0.05)。ANCA IgG组与健康人IgG组相比,HUVEC 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 0.05)。tg19320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阻断ANCA对ICAM-1的作用(P < 0.05),并显著降低ANCA IgG引起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ICAM水平增高(P < 0.05)。ANCA IgG增加HUVEC p-IκB表达,tg19320显著降低p-IκB的表达。 结论 tg19320通过抑制IκB磷酸化进而干预NF-κB活化;抑制ANCA IgG对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黏附的促进作用,并阻断ICAM-1上调表达。短肽tg19320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具有体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法布里病(Fabry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至2013年6月诊断收集的来自62个Fabry病家系83例Fabry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83例患者中,男59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1±12.9)岁,其中男(30.1±10.7)岁,女(40.6±14.9)岁。出现首发症状年龄为(18.1±14.5)岁,男性(16.1±13.6岁)早于女性(23.1±15.7岁),出现症状至诊断间隔时间分别为1~50年不等,平均(14.8±10.4)年。肢端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少汗、肾脏损害,经典型均以肢端疼痛和少汗为首发症状,迟发型首发症状多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眼科病变,达79.5%,此后依次为肾脏损害74.7%、肢端疼痛67.5%、心脏损害56.3%、少汗51.8%、脑血管异常44.1%、听力下降40.6%,皮肤血管角质瘤36.1%、高血压34.9%、消化道症状22.9%。男性、经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别较女性、迟发型重。40%的肾组织标本可见IgA沉积,易与原发性IgA肾病混淆。结论 Fabry病发病早,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不同性别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仍存在漏误诊现象。肾脏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需保证电镜组织,以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6.
SDS-AGE尿蛋白电泳与原发性IgA肾病病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法尿蛋白电泳检测在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预后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肾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125例行SDS-AGE尿蛋白电泳,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病理分型观察分析。结果:IgAN肾病理Hass分型示Ⅰ型15例,Ⅱ型28例,Ⅲ型52例,Ⅳ型20例,Ⅴ型10例。血清IgA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性,除HassⅣ型24h尿蛋白高于各组外,余组无差异。血清肌酐(SCr)I-V型呈逐渐升高。尿蛋白电泳检测2例阴性,余均伴不同程度中、高分子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检出率在HassⅡ-Ⅴ型中呈升高趋势。中、高分子量蛋白条带和低分子量蛋白条带光密度值(D)分别在Ⅱ~Ⅴ型和Ⅲ~Ⅴ型中上升。讨论:IgAN中混合性蛋白尿检出率随病理肾损伤加重而增加,与SCr变化规律相似。中高分子蛋白排泄和低分子蛋白排泄也随之而逐渐增多,提示尿蛋白电泳可用于原发性IgAN的长期、动态随访,并有助于评估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