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腓骨下小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微创内固定(微创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扩大入路组)治疗的9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进行配对,共有17对患者纳入.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和外侧扩大入路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14.2、15.3个月随访.微创组与外侧扩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84.0±6.1)、(90.8±5.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分别为(97.4±10.6)、(181.2±10.9) mL,SF-36评分平均分别为(60.2±5.9)、(49.8±5.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外侧扩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9.5±1.2)、(9.8±1.4)周,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91.2±6.6)、(88.7±12.3)分,疼痛VAS评分平均分别为(1.8±0.7)、(1.9±0.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1例患者出现跟腱止点疼痛;外侧扩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口延迟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术口延迟愈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00,P=0.223). 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微创内固定在功能评定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7月-2010年7月应用Chevron截骨术及远端软组织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28例(33足),其中2足加行Akin手术.所有患者均行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按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8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3例老年患者延迟愈合,伤口无感染,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Maryland拇趾评分标准,优(90-100分)20足(60.6 %),良(80-89分)9足(27.3 %),可(70-79分)4足(12.1 %),优良率(8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轻前足的疼痛,恢复足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骶骨副耳状面的发生率、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按所观测标本的性别对96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副耳状面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径线及伴有副耳状面骶骨标本的大致解剖学特征进行观测。结果:96具标本中有14.58%(14具)出现副耳状面,其中男性有13具,女性1具。副耳状面多为双侧,位于骶髂关节的后下部,与耳状面有一定的角度。发生副耳状面的骶骨有较多的变异。结论:副耳状面的发生与人体的负重和性别有关。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及影像学观测时,要考虑到副耳状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