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健康服务团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后及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给予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育锻炼、电子档案,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或以上的空腹血糖检测和随访,并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9.1±1.8)(10.4±2.5)mmol/l]与干预组[(6.2±1.2)(8.1±1.8)mmol/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占41.43%,死亡2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占22.14%,无死亡病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对2型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丁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236-2237
临床上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因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原因,常致患者意识丧失[1],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因此,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本院2009-2013年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意识丧失的18例患者的原因和抢救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24.
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钢  左春梅 《心功能杂志》1999,11(3):194-196
动物实验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降低心肌细胞Ca^2+依赖的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导致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功能障碍,使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受损。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减少有关,缺血后再灌注一氧化氮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可改善因缺血引起的左室舒缩功能障碍,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以对心功能产生负性肌力效应,影响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转染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 (AT1 )反义核苷酸 (AT1 A)对心肌成纤维细胞 (Fbs) Ang 受体亚型 m RNA、蛋白激酶 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P38(P38MAPK)蛋白表达 ,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方法 :RT-PCR克隆 AT1 c DNA片段 (4 76 bp) ,将克隆的 AT1 c DNA片段反向插入 Pc DNA 3.1(5 .4kb) ,构建一完整的含AT1 A的质粒 (PAT1 A)。转染培养的大鼠 Fbs,RT- PCR检测转染的 Fbs AT1 m RNA表达。 Ang 10 - 7m ol/ L 刺激 2 4h后 ,比较转染及非转染的 Fas Ang 受体 AT1 及 AT2 m RNA表达 (RT- PCR)、P38MAPK和 PKC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蛋白质合成 (3H- L eu掺入 )。结果 :成功构建 PAT1 A。 RT- PCR显示转染 Fbs AT1 m RNA的水平降低 ,与对照 Fbs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Ang 10 - 7m ol/ L 刺激 2 4h后 ,与非转染 Fbs相比 ,转染 Fbs AT1m RNA明显减少 ,AT2 m RNA明显增加 (P<0 .0 1) ;但两组间 PKC和 P38MAPK蛋白表达、3H- L eu及 3H- Td 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经 AT1 A封闭后 ,能显著地抑制 Fbs AT1 m RNA表达 ,同时上调 AT1 m RNA。单纯封闭 AT1 m RNA并不能有效阻断 Ang 介导的 Fbs蛋白质合成及 Fb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转染AT1反义核菩酸(AT1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Ⅱ(AngⅡ)受体亚型mRNA表达、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蛋白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AT1 cDNA序列(476bp),将克隆的AT1cDNA反向插入PcDNA3.1,构建一完整的含AT1A的质粒(PAT1A),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VSMCs,RT-PCR检测转染VSMCs AT1mRNA表达.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VSMCs AT1与AT2 mRNA表达(RT-PCR)、P38MAPK和PKC蛋白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核酸合成(3H-Leucine及3H-Thymidine掺入).结果:成功构建PAT1A.RT-PCR显示转染VSMCs AT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与对照VSMC相比差异显著(P<0.01).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与非转染VSMCs相比,转染VSMCs AT1 mRNA明显减少(P<0.01),AT2 mRNA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PKC和P38MAPK蛋白表达;3H-Leu及3H-Td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T1A封闭后,能显著抑制VSMC AT1mRNA表达,同时上调AT2 mRNA.单纯封闭AT1 m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Ⅱ介导的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其他信号通路可能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瑞格列奈片,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溶出度、硬度、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筛选出最优处方;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瑞格列奈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结果优选出的瑞格列奈片的处方组成为:微晶纤维素∶PVP-K30∶CCNa的质量比为74∶5∶20;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瑞格列奈质量浓度在9.90599.0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0.83%、RSD为0.98%(n=9),最低检测限为2.0 ng,最低定量限为8.0 ng;含量均匀度为6.84;30 min累积溶出度为98.25%。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瑞格列奈片符合制剂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8.
29.
<正>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多见于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疾病。冠心病房颤与心功能的关系至今鲜有报道。本文随机选择95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9例,平均年龄61±5.6岁;陈旧性心肌梗塞(OMI)20例,平均年龄57±4.2岁;另外56例为心绞痛或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平均年龄58.2±2.7岁。所有病人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有房颤组25例(26.3%),含MI3例;无房颤组70例(73.7%),含MI36例。所有患者均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判定。房颤组心功能<2级者7例(28%),其中2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3级者18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时,主药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 000~14 000),扩散池面积为2.92 cm2。体外透皮试验用小鼠、大鼠或兔子背部皮肤替代半透膜。在体外透皮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结果表明维A酸释放速率和累积经皮渗透量大于市售乳膏,同时具有较高的皮肤贮留量。结论 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有助于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