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24篇
  免费   4821篇
  国内免费   2834篇
耳鼻咽喉   480篇
儿科学   837篇
妇产科学   277篇
基础医学   2819篇
口腔科学   857篇
临床医学   6146篇
内科学   3823篇
皮肤病学   418篇
神经病学   838篇
特种医学   1693篇
外科学   3775篇
综合类   1369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227篇
眼科学   524篇
药学   6330篇
  83篇
中国医学   5390篇
肿瘤学   1960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1616篇
  2021年   1833篇
  2020年   1698篇
  2019年   896篇
  2018年   948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034篇
  2015年   1919篇
  2014年   2482篇
  2013年   3204篇
  2012年   4637篇
  2011年   4712篇
  2010年   4283篇
  2009年   3900篇
  2008年   3864篇
  2007年   3638篇
  2006年   3222篇
  2005年   2679篇
  2004年   1787篇
  2003年   1308篇
  2002年   1040篇
  2001年   928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黏膜补片法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14例。尿道狭窄段3.5~14cm,平均6.2cm;术前耻骨上膀胱造瘘8例,余6例排尿均较为困难,最大尿流率2.5~5.5ml/s,平均3.8ml/s。结果: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致尿道皮肤瘘,余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增至22~51ml/s,平均29.6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创伤小、抗感染力强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尿道替代物,尤其适合尿道狭窄段<6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72.
62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性功能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对早泄(PE)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C ISFPE)、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表(IIEF-5);采用和患者面对面交谈、询问,并分别记录62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C ISFPE评分、IIEF-5评分。结果:623例18~57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PE发生率为39.0%,其中轻度占26.2%、中度占12.0%、重度占0.8%;ED发生率为16.9%,其中轻度占14.9%、中度占1.0%、重度占1.0%。慢性前列腺炎患者PE的发生率以年轻者为多,18~29岁组为42.9%(103/240)、30~39岁为37.0%(95/257)、40~57岁组为35.7%(45/126);ED发生率以年龄高者为多,18~29岁组为13.8%(33/240)、30~39岁为11.3%(29/257)、40~57岁组为34.1%(43/126)。统计学分析发现,NIH-CPSI评分与早泄评分以及与IIEF-5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和ED的轻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4.
社区皮肤擦伤患者创面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玉娥 《护理学杂志》2006,21(12):74-75
目的探讨效果好、经济、简单、方便的社区皮肤擦伤处理方法.方法将148例(180处创面)皮肤擦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处.经常规清创处理后,A组采用0.25%碘伏外涂,4~5次/d;B组采用0.25%碘伏涂搽后,用"优拓"覆盖创面,再加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C组采用0.25%碘伏涂搽后,用无菌干纱块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结果A组、B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C组(均P<0.01).A组胶布过敏、创面感染率为0,且费用显著低于B组和C组(均P<0.01).结论社区皮肤擦伤患者创面采用0.25%碘伏涂搽疗效好,且经济、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大粒车前子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调节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粒车前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法,从Balb/cj小鼠骨髓细胞贴壁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μg·L~(-1)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_4(rm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在培养第6天,实验组加入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0,50,100 mg·L(-1)),对照组加入RPMI 1640或LPS(1mg·L~(-1)),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以及各组DCs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能够提高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空白组DCs的吞噬功能很强(45.39%),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组DCs吞噬功能都明显下降(分别为37.27%,30.40%,33.45%和40.15%,37.59%,31.07%).结论: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s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急诊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临床痊愈,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
颈椎斜位片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C形臂X线机以不同角度拍摄的尸体颈椎样本的斜位片观测颈椎椎弓根。在此基础之上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上观察术前拟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的患者颈椎椎弓根影象学表现。在这两个观测的基础上找到颈椎椎弓根及螺钉植入的最佳斜位片角度。方法选用干燥的人颈椎(C3~7)标本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通过透视不同的斜位角度(40°、45°、50°、55°、60°)观测椎弓根。同时在颈椎标本观测的基础上,对拟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患者术前摄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45°、50°、55°)观测颈椎椎弓根的显示。两次试验都是观测椎弓根的长度及对侧椎弓根在椎体上显影的位置(把椎体3等分)。结果通过测量发现55°颈椎双斜位片对椎弓根长度的显示及对侧椎弓根位置显示与其他角度斜位片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5°双斜位片对术前颈椎椎弓根的判断及术中椎弓根钉植入准确性的判断是斜位片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80.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MPR、SSD和VR重建,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骨折的分型根据Swiss AO-ASIF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轴位MSCT和MPR、SSD及VR重建图像综合做出的诊断一致。结论:MSCT及其MPR、SSD、VR重建技术对于胫骨平台的骨折分型及术前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