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75篇
  免费   3744篇
  国内免费   2172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784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2465篇
口腔科学   752篇
临床医学   4569篇
内科学   3201篇
皮肤病学   483篇
神经病学   599篇
特种医学   1540篇
外科学   3451篇
综合类   10856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4521篇
眼科学   490篇
药学   4465篇
  51篇
中国医学   4232篇
肿瘤学   1493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982篇
  2021年   1283篇
  2020年   1219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697篇
  2017年   990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1382篇
  2014年   1832篇
  2013年   2263篇
  2012年   3542篇
  2011年   3715篇
  2010年   3519篇
  2009年   3109篇
  2008年   3419篇
  2007年   3144篇
  2006年   2842篇
  2005年   2280篇
  2004年   1628篇
  2003年   1375篇
  2002年   1002篇
  2001年   974篇
  2000年   768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在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大鼠创伤模型,采用 Annexin-V-Flous、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PI)双标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创伤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数量变化,结合光镜、电镜和电泳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并与肝功能变化相比较。结果创伤后早期肝细胞即发生凋亡和坏死,坏死肝细胞的数量进行性升高,与肝功能变化显著呈正相关;凋亡肝细胞在创伤后3h达高峰,部分凋亡肝细胞发生继发性坏死,其数量与肝功能变化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细胞坏死与凋亡是严重创伤后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坏死肝细胞是肝功能损害的直接因素,凋亡肝细胞通过发生继发性坏死加重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巨大脑膜循的显做手术设计与中央静脉、上矢状窭的处理方法,[方法]26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没汁手术方案,行显做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同时对受累的中央静脉、上矢状窦、硬脑膜及颅骨均做了相应处理。[结果]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Ⅰ级15例,SirepsonⅡ级9例,SimpsonⅢ级2例。遗留颅骨缺损6例。术后双下肢瘫痪(肌力Ⅰ~Ⅱ级)4例,经高压氧治疗1~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沦]术前通过脑血管造影(DSA)技运动区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设计详尽的手术方案,采用显做外科技术切除上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中央静脉、上矢状窦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诱导C57小鼠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方法]用基因枪途径给C57小鼠腹部接种含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质粒,24h后在同一部位注射FBL3肿瘤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15d后用3×106个FBL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攻击.[结果]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基因枪途径局部接种含有GMCSF基因的质粒,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电复律目前已成为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重要措施,但对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施行电复律治疗较少见.2004年5月,我科对1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合并心房扑动的患者成功实施电复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6.
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药物导入率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建立体外吸收评价方法,考察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的给药性能。方法 以人体皮肤为研究材料,荧光素钠作为模型药物,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以透皮吸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无针粉末注射的载药喷射参数。结果 建立的方法分析时间小于3min,在0.2304-9.216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绝对回收率大于99.8%,RSD〈0.8%;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的最高透皮吸收率可达到40%,超过普通透皮途经400倍以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药物导入效率(33%)相当;正交试验分析表明气源压力、喷管型号、药物剂量、药粉粒径均对无针粉末注射的效果有影响。结论 建立的研究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无针粉末注射系统的体外研究;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的药物导入效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稳定性核素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性核素([L-^15N]亮氨酸)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15N]亮氨酸同一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结果:大鼠小肠游离氨基酸池中^15N核素丰度在注射后0.5h内呈线性上升并达高峰,维持4h后缓慢下降,小肠蛋白质中的^15N丰度0.5h至12h基本维持不变;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小肠蛋白质分数合成率(FSR)亦增加,当[L-^15N]亮氨酸剂量在1.0mmol/kg以上,FSR并不随施加[L15N]亮氨酸剂量的加大而增加。结论:在进行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测定时,一次性静脉注射的测量最佳时限为0.5h,剂量为1.0mmol/kg。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003年 3月~ 2005年 8月期间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均使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的 40例 (40髋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女各 20例( 20膝),对其相关的临床因素用 t检验和χ 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年龄:男 72.6岁、女 70.8岁;病程:男 10.4年、女 9.7年;体重指数:男 26、女 2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男 17 d、女 18 d;止血带使用时间:男 104 min、女 94 min;引流量:男 806 mL、女 742 mL;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伸屈度数男分别为 7.0°~ 114.0°、 3.0°~ 91.0°、 0.4°~ 103.0°和 0~ 125.0°,女分别为 8.0°~ 111.0°、 2.0°~ 86.0°、 1.0°~ 98.0°和 0~ 122.0°;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男分别为 108°、 89°、 109°和 123°,女分别为 104°、 87°、 101°和 126°;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男分别为 57、 89分,女分别为 53、 87分.两性别组各时间点的伸屈度数、活动范围及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同一患者术前和术后 1年的伸屈度数及 HSS评分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性别对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稳定、高通量的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技术。方法10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取其新鲜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DNA提取,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GeneScan方法分析PCR产物。结果105例结直肠癌患者26例(24.7%)存在微卫星不稳定,其中MSI-H 14例(13.3%),MSI-L 12例(11.4%),MSS 79例(75.3%)。D5S346、BAT26、BAT25、D17S250、D2S123突变率分别为5.6%、8.6%、10.5%、8.6%、10.5%。结论应用荧光多重PCR可以高通量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敏感性高,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0.
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黏膜补片法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14例。尿道狭窄段3.5~14cm,平均6.2cm;术前耻骨上膀胱造瘘8例,余6例排尿均较为困难,最大尿流率2.5~5.5ml/s,平均3.8ml/s。结果: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致尿道皮肤瘘,余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增至22~51ml/s,平均29.6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创伤小、抗感染力强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尿道替代物,尤其适合尿道狭窄段<6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