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3年以来安徽报告的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就诊过程、临床表现、转归等分布特征。结果 病例的年龄为2~91 (中位数= 58)岁,男性占72.63%,职业主要是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主要临床表现是肺炎、呼吸衰竭和ARDS,男性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病死率64.21%,死亡病例年龄的中位数高于存活病例,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加升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相比,发病至首诊的时间间隔较短。结论 H7N9禽流感病例病程进展快,多重症,死亡率高。提高大众的禽流感自我防控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早发现、诊断、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力是提高禽流感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2.
目的 分析安徽省肥东县候鸟监测站检测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从收集的死亡天鹅样本中提取病毒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区分流感亚型,并采用一代测序方法对阳性样本的HA和NA基因扩增后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 2020年12月1日收到来自安...  相似文献   
203.
目的:分析1例立克次体相关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立克次体所致严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发热和干咳,1 d前又出现呼吸困难,入院检查显示降钙素原(3.23 ng/mL)和C反应蛋白(120.4 mg/L)明显升高,遂临床医生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第2天,患者表现出脓毒性休克症状,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和阿奇霉素;第4日,患者血标本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结果显示日本立克次体呈阳性,而痰标本的mNGS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缓症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呈阳性,临床药师认为日本立克次体为病原菌,而其他则为定植菌,故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改为多西环素,但临床医生出于稳妥起见加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3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感染指标和相关症状亦明显改善,并在不久后出院。结论:立克次体引起脓毒性休克情况相对较为少见,因而临床相对容易忽视,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04.
黄疸病阴阳黄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传统之阳黄和阴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局限性,针对阳黄到阴黄递渐过程存在的中间阶段,笔者提出“阴阳黄”概念,阳中夹阴,阴中夹阳为其临床表现,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其病机,温阳健脾为其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205.
谢丽  龚磊  朱骥 《肿瘤学杂志》2022,28(8):705-710
摘 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具有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EGFR-TKI已成为携带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并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治疗格局。目前,国内外先后有多个三代EGFR-TKI药物相关研究开展,包括AENEAS研究、FLAURA研究和FURLONG研究等。基于此,笔者针对该领域临床试验进行统计学解读,通过研究终点设计、终点评估方法、关键亚组分析等角度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小细胞肺癌领域临床试验设计及其对结果解读的影响,助力提升该领域中EGFR-TKI药物开发并惠及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π形吻合与圆形吻合(反穿刺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重建中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不同,分为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吻合组(π形吻合组,27例)和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反穿刺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腹腔镜下重建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π形吻合组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21.5±8.8)和(34.7±3.7) min,与反穿刺法组的(246.9±5.6)和(47.2±4.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9,t=11.81,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反穿刺法组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包括:食管空肠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撕裂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形吻合和反穿刺法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方面,π形吻合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