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6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系膜细胞(GMC)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肾小球高滤过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正常组和糖尿病(DM)2周组,采用STz诱导DM模型,进行成模后GMC培养,与体外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对照,用F1uo—3荧光标记GMC,共聚焦显微镜测定GMC胞浆内基础Ca^2 水平,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Ca^2 水平的变化,以及抑制蛋白激酶C(PKC)对Ca^2 水平的影响。结果 DM鼠的肌酐清除率(Ccr)在2周时明显升高。DM2周组GMC内基础Ca^2 水平低于正常,高糖组Ca^2 水平无明显下降,但各组对AngⅡ刺激反应均较正常有不同程度降低,以2周组最为显著。佛波酯作用24h能恢复2周组基础Ca^2 水平,部分恢复各组AngⅡ刺激引起的GMC内Ca^2 水平上升反应。结论 细胞内钙紊乱是GMC收缩失调的主要机制之一;PKC活化参与了GMC的收缩过程。GMC的收缩功能变化在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糖尿病鼠肾小管周围新生血管与促血管生长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脏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用SD大鼠建立链唑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定量分析肾脏VEGF和Ang-2的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VEGF、Ang-2的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脏VEGFmRNA表达从2周开始持续上调,16~20周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各时点肾小管的VEGF着染均强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mRNA表达,12~24周免疫组化显示皮质区管周Ang-2着染管周微血管,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mRNA和蛋白表达;VEGF与Ang-2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管周微血管,VEGF与Ang-2参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3.
�������༲���������ָ�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及糖尿病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也在逐年增加。在美国,43%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8%的糖尿病患者可见大量白蛋白尿[1]。糖尿病占肾功能衰竭原因的比例从1980年的18%上升到2004年的45%[2]。在我国,2001年对30个省市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发现,其中1/3合并肾脏损害。糖尿病已是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首位病因,也正在迅速成为发展中国家CKD的首位病因[3]。鉴于此,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在其K/D…  相似文献   
64.
Cbl相关蛋白在高糖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Cbl相关蛋白(CAP)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下游信号分子CAP的重要作用。方法:系膜细胞株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生理浓度胰岛素组(10^-9mol/L),低浓度胰岛素组(10^-9mol/L),高浓度胰岛素组(10^-6mol/L),高糖组(30mmol/L),甘露醇组,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T—PCR法,观察高糖刺激与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系膜细胞中CAP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系膜细胞中(CAPmRNA有一定表达。高糖组CAPmRNA表达明显下降;低浓度胰岛素组和高浓度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91倍和2.15倍(P〈0.01);高糖加入高浓度胰岛素组CAPmRNA表达为单纯高糖组的2.14倍(P〈0.01)。结论:(1)正常系膜细胞中CAPmRNA有一定表达;(2)高糖可抑制CAPmRNA表达;(3)胰岛素能部分拮抗高糖导致系膜细胞中CAP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4)CAP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其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5.
抗Fas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抗Fas抗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探讨Fas-FasL在肾脏损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并传代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抗Fas抗体刺激4-6代Mcs16h后,荧光染色观察Mcs凋亡变化,二苯胺法和DNA凝胶电泳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McsDNA片段化变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Ik-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分为DN组、缬沙坦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和FIk-1的表达,检测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并分析数据相关性。结果DN组及缬沙坦干预组VEGF和FIk-1 mRNA和蛋白表达、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缬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DN组(P〈0.01)。VEGF、FIk-1与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Ik-1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度表达导致肾脏损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具有通过抑制VEGF和FIk-1异常表达这一非血流动力学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与粘附分子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9组: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正常糖及高糖加1、5、10μm o l/L罗格列酮组。干预作用24 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CAM-1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表达。结果高糖刺激使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增加,且不依赖于渗透压。罗格列酮能够抑制正常糖和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CAM-1、β1整合素表达;高糖组罗格列酮抑制作用更强,且呈剂量依赖性。β1整合素与ICAM-1呈正相关。结论粘附分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对高糖刺激粘附分子表达的抑制效应而影响DN系膜扩张和肾小球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8.
对2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和27例正常人,空腹及葡萄糖餐后血清中的生长激激素(GH)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RF患者空腹及试餐后GH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数患者试餐后出现GH“反向升高”。耐糖正常与耐糖减低的CRF患者血清GH差异无显著性。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血清GH水平低于肾移植前(P<0.05),且“反向升高”现象消失。本文初步探讨了CRF患者血清GH升高的机理,以及GH异常与耐糖减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 (DM)模型 ,观察 DM形成后 1、2、4周肾小球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结果 :FN在 DM1周和 2周鼠肾小球内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在第4周 ,FN除了系膜区染色明显加深外 (P<0 .0 5 ) ,还出现了肾小球基底膜的强染。在第 1周 ,模型鼠肾小球系膜区b FGF染色较正常加强 (P<0 .0 5 ) ,第 2周恢复到基础水平 ,第 4周在系膜区又出现了较 1周时更强的表达 (P<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DM早期肾小球内即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 ,FN为一敏感指标 ;b FGF后期表达上调与 FN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70.
黄颂敏  许国章 《华西医学》1992,7(3):251-252
白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征象之一。临床早已应用尿白蛋白/肌酐(ACR)检查尿中微白蛋白的早期糖尿病。我们采用放免法检测肾血浆流量(ERPF)、血β_2-M、尿β_2-M(Uβ_2-M)、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