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氯舒隆和奥硝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的效果。方法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绵羊肝脏中收集原头节;从感染长爪沙鼠腹腔中分离多房棘球蚴,加入预先接种人肝癌细胞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个月后,收集直径为1~5 mm囊泡。实验分氯舒隆组(实验组)、奥硝唑组(实验组)、阿苯达唑组(阳性对照)和0.2%二甲基亚砜(DMSO)组(溶剂对照组)。每种药物设2个平行孔,终浓度均为40μmol/L,重复2次。每孔加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00个或多房棘球蚴囊泡25~35个。药物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形态,用台盼蓝染色,计算原头节存活率,组间存活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药物处理多房棘球蚴囊泡36 h和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囊泡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间酶活性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结果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于原头节后,原头节颜色变深、钙颗粒减少、头钩脱落、头节外翻并伸长,0.2%DMSO对原头节形态无影响。氯舒隆、臭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24、48、72、96、120、144和168 h后,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79%、70%、56%、42%、33%、16%、15%,86%、67%、63%、48%、32%、28%、21%和85%、71%、45%、36%、21%、15%、8%;0.2%DMSO组原头节存活率为100%。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存活率与0.2% 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3、130.58、170.37,P0.05)。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作用后,多房棘球蚴囊泡均塌陷、皱缩,0.2%DMSO对多房棘球蚴囊泡形态无影响。作用36 h后氯舒隆、奥硝唑、阿苯达唑和0.2% DMSO组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吸光度(A405)值分别为0.196±0.030、0.186±0.004、0.244±0.049和0.131±0.020,作用120 h后分别为0.431±0.006、0.271±0.004、0.423±0.007和0.116±0.004。氯舒隆、奥硝唑和阿苯达唑组与0.2%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6、0.004、0.007,P0.05)。结论氯舒隆和奥硝唑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是潜在的抗棘球蚴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复习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时,在外周血中有大量异常的浆细胞,一些脏器和组织也广泛浸润。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骨痛等。结论: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浆细胞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主要为按照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方案和按照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的方案,或前两种方案综合治疗的方案,但是其疗效均不是很理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3.
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对我院年龄>80岁确诊为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痰病原菌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50例高龄(>80岁)患者经CT或MR确诊为脑梗死,其中急性脑梗死14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36例。发生脑卒中相关吸入性肺炎56例,参考标准[2]诊断,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5±5)岁。  相似文献   
34.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石台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医改政策,按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有力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做法与成效[1-7]1.1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在急诊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急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回盲部癌合并阑尾穿孔2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3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降结肠、乙状结肠广泛挫裂4例;左半结肠癌、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7例.造口方法:回盲部癌伴阑尾穿孔患者,切除末段回肠、部分...  相似文献   
36.
周江  吕海  鲁俊  王醒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577+1616
本文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机制邪盛脏衰出发,提出脏衰以肺脾衰为主,临床治疗法则应为祛邪固脏,肺脾同治为要,并对中医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灵活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益气通瘀汤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第3、7、14日的胃肠功能评分、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以及Marshall评分。结果用药后第3日,两组二胺氧化酶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7日,两组胃肠功能评分及D-乳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第14日,两组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通瘀法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8.
背景维生素C与维生素B1具有抗氧化作用,推测其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起到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减轻氧化应激的作用。有研究者基于此假设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发现,此三联疗法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但其后多篇随机对照研究对此治疗方案提出质疑。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HA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维普网自建库至2021-08-01发表的HAT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脓毒症集束化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AT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院内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变化值(72 hΔSOFA)、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 3.6.2软件Meta包进行Meta分析。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3类,进行亚组分析。应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包含161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5例、对照组806例。在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方面,7篇文献为低偏倚风险,2篇文献为高偏倚风险,1篇文献的偏倚风险不清楚;在对受试者、试验人员施盲及对结局评估员施盲、结果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方面,10篇文献均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1.03,95%可信区间(CI)(0.92,1.15),P=0.65〕、AKI发生率〔RR=1.04,95%CI(0.89,1.21),P=0.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72 hΔSOFA高于对照组〔标准均数差(SMD)=0.58,95%CI(0.09,1.07),P=0.02〕;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SMD=-0.66,95%CI(-0.84,-0.47),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脓毒症患者中,试验组院内病死率〔RR=0.27,95%CI(0.12,0.63),P=0.01〕、72 hΔSOFA〔SMD=0.95,95%CI(0.64,1.27),P=0.04〕、AKI发生率〔RR=0.32,95%CI(0.15,0.66),P<0.01〕低于对照组。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02,95%CI(0.89,1.18),P=0.09〕、72 hΔSOFA〔SMD=0.22,95%CI(-0.09,0.53),P=0.05〕、AKI发生率〔RR=1.05,95%CI(0.88,1.26),P=0.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12,95%CI(0.91,1.38),P=0.31〕、72 hΔSOFA〔SMD=0.66,95%CI(-0.58,1.90),P=0.30〕、AKI发生率〔RR=1.25,95%CI(0.91,1.71),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的漏斗图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2),进一步利用剪补法进行矫正后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4,1.38),P=0.57〕,提示文献原结果具有真实性。结论HAT可降低早期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AKI发生率,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改善其预后,但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益气通瘀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_201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及试验组(2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瘀汤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第3、7、14天的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结果用药后第7天,试验组IL.1、lL.6、PT水平较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第14天,试验组TNF-α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较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APTT及纤维蛋白质(fibrinogen,FIB)治疗后第3、7、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瘀法可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外源性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0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对照组)200例,TAPP组150例。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TAPP组无中转开腹。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TA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疼痛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APP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及神经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阴囊血肿、血清肿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作为众多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