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小儿伴顽固性癫痫仅仅进行病灶及癫痫灶切除或者脑叶切除,很难彻底控制患儿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得不到控制,患儿的智力、脑功能的发育将进一步受影响.这个时期如果不采取半球切除进行治疗,将丧失最好的手术时机.因为小儿的脑功能代偿能力很强,此时进行半球切除后,很大部分切除掉的半球功能将被很好的代偿,并且随着癫痫发作的控制,患儿的智力行为及脑功能均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新鲜人脑标本上对脑灰质、白质等组织的成像对比,探索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OCT设备,对手术切除的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的颞叶癫痫病患者的颞前叶脑组织进行OCT扫描成像,并将脑灰质、白质的O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新鲜人脑组织OCT成像中,灰质较灰暗而光穿透深度较深;自质明亮而光穿透深度较浅。对于大脑表层的成像能辨别出小血管、蛛网膜下腔等结构。结论OCT图像与生物组织学图像高度关联,不同组织的光学特征也明显不同。新鲜人脑标本的OCT成像上,根据信号强度与衰减特征可以非常清楚地区分脑的白质和灰质。在改进OCT的探头设计和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后,可以用于指导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患者,经CT、MRI、MRV及DSA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脑室-腹腔体外可调压分流术治疗,对其病史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导致的脑积水临床上非常罕见,患儿常有头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对高颅压耐受较好,回流静脉受损可致颅内压调节失代偿,DSA检查能够明确颅内静脉回流的异常路径,体外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可随时根据患儿反应调节分流压力,分流压力一般需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保证静脉回流.结论 出生后有头颈部毛细血管扩张者需考虑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体外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引起的头颅进行性增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顺性分析106例老年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与同期手术的非老年面肌痉挛患者1661例相比较。结果老年组106例,治愈95例(89.6%),缓解8例(7.6%),无效2例(1.9%),复发1例(0.9%);同期非老年组1661例,治愈1534例(92.3%),缓解101例(6.1%),无效23例(1.4%),复发3例(0.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发生永久性并发症4例(3.8%),非老年组47例(2.8%)。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老年人面肌痉挛安全、疗效确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椎动脉处的动脉瘤位置深在,与脑干、穿支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颈静脉结节及后组脑神经的阻挡给手术治疗造成困难,术后脑神经受损等并发症较多.手术入路及方法的不断改进,降低了手术夹闭囊性动脉瘤的难度;血管移植重建技术为梭形和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巨大占位性病变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切除的病例资料。结果经MRI、MRA、CT、DSA等检查及细致的术前评估,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孤立切除,术后患患恢复良好,视力视野损害明显改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多数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行动脉瘤孤立切除(必要时需血管重建)等手术治疗,以避免出血、梗塞或占位效应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7.
急性失血及失血性休克IL-1、IL-6和TNF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测定了152例包括健康人群、失血与休克病例及30只健康动物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血浓度,探讨急性失血及失血休克状态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病例1患者女,59岁,因"阵发性左侧颜面部抽搐7年"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年,右眼青光眼术后5年.入院诊断左侧面肌痉挛.于3月10日上午9:00~11:40,在全麻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给予控制血压、补液、静点消炎药物等治疗.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14岁。有产钳伤史。3岁时即发现头右顶部颅骨缺损区,约1.5cm×2.5cm大小,未治疗。3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偶有意识丧失。入院查体:头右顶可及颅骨缺损区约3cm×4.5cm大小,左侧上下肢较右侧短约3cm、肌肉萎缩、肌力4级、病理征(+)。头颅平片见右顶骨折缺损,边缘不规则,骨质增厚;CT及MRI示右顶颅骨缺损,脑室穿通畸形。因病变位于功能区,故手术在全麻术中唤醒及脑电监测下下切除瘢痕肉芽组织,并热灼棘波皮层,修补硬膜后,以钛板做颅骨成形。术后患者恢复好,未出现癫痫发作。讨论生长性颅骨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s,GS…  相似文献   
40.
2016年10月30日,扶风县杏林镇召宅村发生一起食源性疾,共计有4人发病.4人全部出现了基本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本起事件属于是"食源性疾病".原因为:该家庭成员食用了不新鲜或储存不当,以及其他原因污染了的食物,而导致的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