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21.
椎管内异物肉芽肿伴迟发性脊髓损害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24岁,右下肢酸痛1年,加重伴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3个月入院,3个月前MR检查示I10,11椎管内占位,拟诊为肿瘤,入院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炎性改变,予抗炎治疗后出院观察,出聚宝盆后患者症状加重,遂再次就诊。  相似文献   
22.
23.
There are few rerorts on delayed neurologic deficit after stab injury with a retained intraspinal foreign body and granuloma formation. Thisstudy reported a 24-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progressive neurologic deficits, an unusual case of delayed myelopathy with an intraspinal nonmetal foreign body granuloma, which was misdiagnosed as tuberculosis of neural arches before operation because the patient almost forgot the event that he was stabbed in dorsal region 4 years ago.  相似文献   
24.
人工椎间盘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奖  钱胜君  张宁  陈维善 《中国骨伤》2010,23(10):797-800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也是成年人腰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的退变。腰椎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领域深入的研究使得不同构造和材质的现代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发展成为可能。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合理的选择,目的是使退变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得到长期缓解,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组织,保留脊柱运动以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本综述旨在阐释人工腰椎间盘的类型,该领域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早中期疗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运动节段疼痛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56例行TLI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73例,女83例;平均年龄52.8岁。共175个融合节段,包括L,22个,L2,33个,L3,417个,L4,587个,L5S166个。术后平均随访25.4个月。影像学评价包括融合率、椎间盘后高及腰椎运动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改良Prolo功能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满意度指数。结果本组融合率为90.9%,术后椎间盘高度、运动节段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改善(t=3.200,P=0.003;t=2.689,P=0.011)。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7.8%,融合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不融合组(χ^2=6.943,P=0.021)。VAS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t=3.636,P=0.001),融合组术后VAS显著低于不融合组(t=2.391,P=0.022)。患者术后满意率仅为78.8%,腰痛组满意率显著低于下肢痛组(χ^2=4.532,P=0.025)。术后14例出现并发症,仅2例为严重并发症。结论TUF手术可安全应用于腰椎所有节段的融合,具有较高的融合率,能有效恢复运动节段椎间高度及腰椎前凸,但多数患者术后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症状。椎体间坚强融合与手术疗效有关,术中对融合区域软骨终板的清除不彻底以及椎体间植骨量的不足是导致融合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陆骞  陈维善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86-187,193
成骨蛋白-1(OP-1)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近年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研究较多的促进退变椎间盘生物修复的生长因子之一,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它能促进蛋白聚糖和胶原生成,从而恢复椎间盘高度和性能,减轻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疼痛.该文就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OP-1对椎间盘的作用、OP-1引入方式及安全性作一综述,并总结OP-1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建桥  陈维善 《中国骨伤》2005,18(9):574-576
概述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文献资料来自1965—2004年,用“退行性”、“脊柱侧凸”和“治疗”这三个关键词在MEDLINE上搜索,然后查全文。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脊柱畸形程度和范围分为保守治疗,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术+前后路融合术。脊柱畸形一般包括侧凸、生理前凸的丢失、椎体滑移和脊柱旋转。根据症状和畸形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全面评价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程度和了解神经受累情况一样重要,可以指导治疗。生理前凸的丢失、椎体滑移和脊柱旋转的纠正对下肢和腰背疼痛的缓解有很大帮助,然而侧凸的纠正是否有助于缓解下肢和腰背症状仍存争议。畸形中最重要的是生理前凸的丢失,应该尽可能的纠正以达到脊柱矢状面的平衡,从而缓解腰背症状。  相似文献   
28.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脊髓压迫损伤减压后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情况 ,并探讨脊髓有效组织的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5 4只SD大鼠按不同压迫时间分为 1,6 ,2 4h三个压迫组 ,每组 18只 ;应用不锈钢螺钉造成脊髓压迫损伤 ,观察减压前、减压后 1周、减压后 4周三个时间段。于观察期结束行神经功能评价 ;计算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及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 ,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结果  ( 1)三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2 )三组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 3)三组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分别为 ( 87.4± 6 .1) %、( 5 5 .7± 5 .9) %、( 2 9.5± 9.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2 ,P <0 .0 1)。 结论  ( 1)脊髓组织有良好的黏弹性 ,不同程度压迫损伤减压后均有较好的外形恢复 ;( 2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可客观地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预后。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不同MRI影像特征判断下颈椎韧带结构损伤的可靠性。方法术前对13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并由两位观察者分别以T1加权像连续中断(T1D)、T2加权像纵形高信号(T2L)、T2加权像横形高信号(T2T)作为标准来判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然后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说明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值〈0.4说明一致性较差);以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特征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采用T1D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两观察者间一致程度不够理想(Kappa值分别为0.112、0.285),且敏感性(50.1%~58.3%、523%~73.O%)、特异性(30.3%~40.4%、4712%~48.6%)、准确性(47.0%~484%、48.4%~54.1%)等均较低;采用T2L进行判断,虽然两观察者一致程度尚可(Kappa值分别为0.667、0.537)、特异性(78.8~85.9%.90.3~97.2%)也较高,但其敏感性(39.4~50.0%、23.8~49.2%)较低。而采用T2T,不但两观察者问一致程度相当满意(Kappa值分别为0.852、0.799),而且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8.9~9117%、82.6~90.5%)、特异性(889~97O%、97.2~98.6%)、准确性(88.9~93.5%、91.7~96.8%)、阳性预测值(93.6~98.2%、88.1~90.0%)及阴性预测值(81.5~865%、95.0~95.9%)。结论MRI表现中韧带的T1D、T2L特征均不能作为判断下颈椎前、后纵韧带损伤的可靠标准,但T2T特征可以准确地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有助于评价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经椎弓根内固定使脊柱载荷重新分布,并有一定规律。力在脊柱中的传导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前中柱的稳定性和重建程度、内固定器材的刚性与固定方式等。脊柱应力的分配还随时间而变化。椎弓根内固定稳定了骨折节段,分担了负荷,促进了骨的融合,但同时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使骨密度丢失,而固定椎体骨密度的变化具有时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