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390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手段之一。其给药途径多采用静脉注射或点滴。有些药物对皮肤、粘膜、皮下组织及血管内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损伤局部组织,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疗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15例化疗病人出现的化疗药物局部反应,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41例,对照组完成45例.对照组予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入组即刻行膀胱经刮痧1次.比较2组患儿干预2?h后的即时退热疗效;将干预期间2组患儿腋下体温变化曲线采用MedCalc软件计算体温曲线下面积,记录2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统计完全退热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炎性指标[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即时退热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1).治疗组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完全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的完全退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d后2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膀胱经刮痧治疗儿童肺炎有显著的即时和持续的退热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改善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身心症状的作用。方法将113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5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后,其术前晚及术后8h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患者接受PMR后,其术后腰背疼痛、伤口疼痛程度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MR可明显改善永久起博器植入术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皮质下失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皮质下失语一直是神经科医师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皮质下失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尚未达成共识。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04期间与皮质下失语相关文章,检索词“subcortic alaphasia”、“thalamic aphasia”、“ganglia aphas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没有对照组的临床研究及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8篇相关文献,排除的27篇中,有19篇为重复性研究,8篇为个案报道。纳入61篇,其中关于皮质下失语的病因及分类25篇、临床表现24篇、发病机制及预后22篇。 资料综合:皮质下失语的病因有缺血病变、脑出血及其他3类。按部位不同包括内囊纹状体区(基底节)失语、丘脑失语、脑室旁白质失语及小脑失语4类,而临床表现也因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皮质下失语的机制为:皮质下损害的直接效应、语言的实质皮质结构断开、损害了公式化的皮质语言输出中的语言“释放”片断、、神经机能失联系、皮质功能障碍、皮质执行功能障碍综合症。但发病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 结论:皮质下失语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不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2014年海南地区临床分离的1株携带bla_(NDM-5)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1株,经Vitek 2 Compact和E-test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复核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并测序筛查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NDM)、bla_(KPC)、bla_(GES)、bla_(IMP)、bla_(VIM)、bla_(OXA-48)和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序列分型;接合转移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该菌株对所检测的包括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全部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敏感;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增效试验阳性;基因扩增及序列比对显示与已报道的bla_(NDM-5)同源性100%,同时检出bla_(TEM-1)和bla_(CTX-M-55)基因;MLST测序分型为ST5131;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bla_(NDM-5)位于大小约50 000 bp的质粒上,并且为接合性质粒。结论海南地区发现携带bla_(NDM-5)的大肠埃希菌,该基因存在于可经接合传递的质粒上;该菌株同时携带bla_(TEM-1)、bla_(CTX-M-55)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产后复发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线索。方法报道本院1例MS患者产后复发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影像学、电生理检查和治疗,评价治疗前后EDSS评分。分析临床资料特点并随访4个月。结果患者为27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产后四肢无力(下肢重于上肢)、麻木、呼吸困难伴尿便障碍,EDSS评分:9.0分。血液检查正常,腰穿压力测不到,压颈试验不升,脑脊液白细胞数6×106·L,蛋白285mg·d L-1,颈段增强MRI示颈段脊髓肿胀,存在颈段梗阻;肌电图(EMG)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下肢重于上肢。给予患者甲强龙、丙种球蛋白治疗。出院时EDSS评分:6.0分,随访6月时EDSS评分:4.0分。结论 MS患者产后复发率高,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情重,应注意鉴别诊断,可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高血脂小鼠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 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ON,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组[HFD,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低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L:5 mg/(kg·d)]、高脂饲料+中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M:10 mg/(kg·d)]、高脂饲料+高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H:20 mg/(kg·d)]、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HFD+SIM:20 mg/(kg·d)]。除空白组之外,其他组别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6周并同时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经眼眶采血收集血清、两侧股骨和胫骨。结果高脂饲料引起小鼠血清胆固醇(TC)、丙二醛(MDA)和I型胶原C末端肽(CTX-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下降(均P0.05),且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受损,骨形成率下降,其股骨生物力学指标降低。HFD+AA-M、HFD+AA-H和HFD+SIM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MDA、CTX-I水平,升高SOD和PINP水平(均P0.05),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生物力学指标,HFD+AA-H组效果稍优于HFD+AA-M,但稍逊于HFD+SIM组。HFD+AA-L组小鼠血指标、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积雪草酸[10、20 mg/(kg·d)]灌胃给药可预防高血脂小鼠的骨量丢失,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60例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或考虑术床有残留的病人 ,将治疗管先埋置在术床或直接插入瘤体内 ,术后 48h进行铱 192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切除的肿瘤照射总剂量DT 3 6~ 48Gy/ 6次 ,共 3d ,外照射DT 3 0~ 3 6Gy/ 15~ 18次 ;对于肿瘤已切除但怀疑有残留的病人照射总剂量DT 3 6Gy/ 6次 ,共 3d。结果 :60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 ,5年生存率 (4 1/ 60 ) 68 3 % ,局部复发率 5 %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 :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定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仪器法与手工法检测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PLT减少(小于70×109/L)肿瘤患者79例,分别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进行检测,根据PLT结果分为A组(小于30×109/L)、B组[(30~50)×109/L]、C组(大于50×109/L)3组,比较2种检测方法在3组PLT的差异。结果 3组中采用仪器法检测肿瘤患者PLT减少均显著低于手工法检测,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检测肿瘤患者PLT减少时,PLT小于或等于50×109/L样本应采用手工法复检,以获得准确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口下颌肌张力障碍(OM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患者一侧或双侧咀嚼肌、颞肌及翼外肌,并根据肌肉收缩力量大小、肌肉体积及患者体重调整剂量。结果 68.4%的患者功能改善评分≥3分,疗效平均维持8~12周(有效范围2~28周)。4例患者注射后有轻度咀嚼无力,2~3周恢复。1例混合型患者注射后出现轻度鼻音,持续13天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其它严重副作用。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于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是有效、安全的。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型,选择正确的靶肌肉及注射适宜剂量的肉毒毒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