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慢性酗酒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及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高浓度灌酒组、中浓度灌酒组及灌水对照组大鼠血清NSE水平,分析各组大鼠血清NSE水平与大鼠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高、中浓度灌酒组大鼠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灌水对照组(P<0.01);高浓度灌酒组血清NSE水平高于中浓度灌酒组(P<0.05);随着灌酒时间延长,高、中浓度灌酒组血清NSE值均明显增加(P<0.05),灌水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脑组织形态学观察,大鼠血清NSE水平升高程度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慢性灌酒可使大鼠血清NSE水平升高,随浓度增高和染毒时间延长增高更明显,血清NSE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提示NSE表达水平可作为慢性酒精中毒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服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1日3次,1次4粒,艾迪莎模拟剂,1次1g,1日4次,口服;对照组10例,服用艾迪莎,1次1g,1日4次,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模拟剂,1日3次,1次4粒。两组在此期间均停用相关治疗的药,8周为1个疗程,均服用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试验组30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10例,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与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均疗效确切,但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疗效明显优于艾迪莎。  相似文献   
63.
的探究mCD99L2基因沉默对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D99L2基因沉默前后干扰组A20-LV—mCD99L2和未干扰组A20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测定两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采用裸鼠与BALB/c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比较两组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结果MTT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增殖率为(0.61±0.12).低于未干扰组增殖率(0.7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扰组A20-LV-mCD99L2处于G2期的细胞比例为(10.58±4.97),高于未干扰组(3.3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Transwell法显示干扰组A20-LV-mCD99L2运动能力较未干扰组下降。裸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3.33±4.63)d长于未干扰组(9.50±2.90)d。成瘤率均为100%;BALB/c鼠皮下成瘤时间干扰组(10d)长于未干扰组(7.0±0.82)d,成瘤率干扰组为14.3%。显著低于未干扰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CD99L2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B淋巴瘤细胞系A20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降低其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其在BALB/c鼠体内的成瘤率。  相似文献   
64.
刘芳  张弓  陈小艳  王辛  赵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9):28-33,I0006,I0007
目的探索多种方式构建A20鼠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及不同方式造模成瘤的特征。方法鼠源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经皮下、尾静脉、脾脏和腹腔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或先接种裸鼠成瘤后组织块移植BALB/c小鼠,观察动物成瘤时间、成瘤率、成瘤部位;取肿瘤组织和动物脏器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BALB/c鼠皮下注2&#215;10^6组、2&#215;10^7组和裸鼠瘤组织移植BALB/c小鼠组成瘤率皆为100%,成瘤时间分别为(15.29&#177;3.2)d(、7.0&#177;0.82)d和(6.29&#177;0.49)d。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215;106组、2&#215;107组、脾脏注射组、腹腔注射组成瘤率分别为71.4%、100%、71.4%、14.3%,成瘤时间分别为(76.8&#177;12.0)d、(26.1&#177;7.99)d、(32.6&#177;5.99)d和27 d。尾静脉成瘤部位播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食道、胃、肠、肠系膜、脑、淋巴结、骨、子宫、肌肉等多脏器和组织。BALB/c鼠A20成瘤组织学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成功构建A20皮下移植瘤模型、血行播散性模型,为利用有免疫功能动物进行B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5.
我院1999~2004年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孕酮对自然流产小鼠母胎界面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经典的自然流产动物模型(CBA/J×DBA/2),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自然流产小鼠蜕膜及绒毛组织中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孕酮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IL-6水平高于模型组.孕酮组血清孕酮、IL-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结果显示,在绒毛组织中,孕酮组IL-6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IL-6 mRNA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两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在蜕膜组织中,孕酮组IL-6蛋白的相对含量低于模型组,IL-6 mRNA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孕酮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孕酮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作用发生在母胎界面.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对靶向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开展靶向药物治疗的90例NSCLC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45,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和实验组(n=45,利用云平台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管理6个月后,两组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中3项评分、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5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其中实验组各项差值分别为(17.25±4.39)分、(11.79±3.05)分、(3.17±0.8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56)分、(6.48±2.12)分、(1.46±0.48)分(P<0.05);两组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中2个模块评分均低于管理前(P<0.05),其中实验组各项差值分别为(49.07±6.71)分、(14.67±3.8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2±5.82)分、(8.42±2.46)分(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68.
以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传统医学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3~6个月,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1.3%,显效率52.2%。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性瘫痪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设计医疗机构核酸信息预警系统并评价其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60例,并将纳入护理人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核酸信息预警系统,对照组使用手工核酸登记及人工查询。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核酸信息统计时长、护理人员核酸漏检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 应用核酸信息预警系统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人员核酸信息统计时长缩短[(2.0±0.4)vs.(3.8±0.7)min;t=25.827,P<0.001],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漏检率下降[1.4%vs.6.9%;P=0.019]。试验组的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应用核酸信息预警系统可有效缩短护理人员核酸信息统计时长,降低核酸漏检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工作体验,为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核酸工作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电话询访对出院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选择2007年1~10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n=80),将2008年1~10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72),对实验组进行电话询访.结果 经χ2检验:实验组患者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糖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询访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