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仲清  陈辉  付卫军  杨翊  王瑞婷 《广东医学》2007,28(12):1986-198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死率特征和治疗手段.方法 对156例符合MODS标准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分析MODS患者病情分类、MODS患者器官衰竭数与病死率的关系、MODS患者各个器官或系统衰竭发生率及相关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总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156例,存活105例,死亡51例,总病死率为32.7%;发生器官衰竭数目3个以上病死率明显增加;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达55.8%.心脏功能衰竭次之;MODS严重程度总评分大于15分,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MODS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早期治疗是关键,EGDT、肺通气保护策略、控制血糖、血液净化、抗炎、免疫营养等是目前较为有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宝  陈仲清  杨莉  黄乐松 《中国药房》2008,19(13):998-1000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 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 乌司他丁处理组,每组10只.在再灌注60 min行肺组织湿干比(W/D)值、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60 min后C组肺组织W/D值、MDA含量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 而SOD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示B、C组兔肺均有部分肺泡结构破坏,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中C组炎症积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 ,可减轻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4.
血管、神经性头痛均为发作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头部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体内某些化学物质暂时性改变引起的头痛 ;神经性头痛则是颅内某些神经功能偏亢 ,释放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当这些物质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时 ,冲动便可传入脊髓后根的神经细胞 ,经由脊髓丘脑侧束 ,进入内囊 ,传布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 ,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血管、神经性头痛往往反复发作 ,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目前 ,临床常用的西药有麦角胺类苯乙肼、心得胺、消炎痛等 ,虽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但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因车祸伤致昏迷4h入院.血压80/40mmHg,心率120~140次/min,SpO2 91%.头颅及胸腹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肺挫伤并胸腔积液,左侧第5、7肋骨及右侧第7肋骨骨折,肝包膜下出血.全麻下紧急行剖腹探查、小肠系膜血管破裂止血及横结肠浆膜层缝合修补术.过程顺利,术后转入ICU.  相似文献   
46.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肝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2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于麻醉后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25mg/kg·b.w.,继以每小时0.5mg/kg·b.w.持续静脉滴注,无肝期暂停,开放前10min重启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5min、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即刻、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酶联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无肝期两组病人血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以IL-6和IL-10更为明显,开放后进一步上升,并于开放后60min达高峰,术后24h降至较术前略高水平。氯胺酮组TNF-α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术毕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开放后6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更为灵敏。氯胺酮能够抑制TNF-α、IL-6的上升,对IL-10的作用不明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SA-ALI)中Sirt3对心磷脂合成酶1(CLS1)及心磷脂(CL)含量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无处理;载体组:细胞转染空质粒;模型组:细胞经LPS(5 μg/mL)刺激6h建立细胞模型;Sirt3过表达组:细胞转染Sirt3质粒并LPS刺激建模.荧光素-光素酶法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例,验证组101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VAECMO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预测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最终模型包括了高血压(OR=3.694,95%CI 1.582-8.62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9.661,95%CI 4.103-22.745)、钠离子(OR=1.048,95%CI 1.003-1.095)、血红蛋白(OR=0.987,95%CI 0.977-0.998)。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 0.770-0.889),高于4个单独危险因素(AUC<0.800)、APACHE...  相似文献   
49.
医院获得性肺炎主要是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支/衣原体等病原体在入院48 h后引发的各类肺实质炎症。对于不明病原体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几乎所有病原体核酸,所以该技术尤为适用于病原检测。宏基因测序技术实验流程操作略显繁琐,分析流程复杂,检测结果冗长,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及解读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对相关的质量控制也需要标准化。简述了该技术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及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聚环氧乙烷(PEO)对感染休克后肝脏血流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PEO组,每组10只,禁饮食12h,静脉注射内毒素0.6mg/kg造成感染休克。PEO组使用含50ppm聚环氧乙烷的生理盐水的进行复苏,Ns组使用生理盐水复苏,均为5mL/(h·kg)。比较两组休克前期(T。)、休克期(T。)和复苏后(T。)肝脏门静脉(PV)、肝固有动脉(HA)血流速度及炎症因子。【结果】两组白兔T2时血压较T,时进一步降低(P〈0.05),但PEO组T。时的血压显著高于NS组(P〈0.05);T2时PEO组PV、HA血流的最高流速(HAVmax)和最低流速(HAVrain)均比T。时高(P〈O.05),但仍低于To时水平(P〈O.05),而NS组复苏后PVmax进一步降低(P〈O.05),PVmin、HAVmax、HAVmin则有所增高(P〈0.05),但仍明显低于T。时水平(P〈0.05),且复苏后的各血管血流速度,PEO组均高于NS组(P〈O.05)。T一时PEO组和NS组HA阻力指数(PI)均较T。时显著增高,两组T2时PI均较T1时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T。时(P〈O.05)。PEO组和Ns组TNF—n表达水平在Tl时和Tz时均持续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聚环氧乙烷能够明显提高感染休克时肝脏的血流灌注,但对于早期肝脏损害及炎症反应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