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有持续不规则出血,量多少不定。因为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之一是破坏血管,所以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52.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葡萄胎、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有持续不规则出血,量多少不定[1-2].因为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之一是破坏血管,所以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2007年6月本科收治了1例少见的绒毛膜癌肝脏十二指肠多发性转移因破坏肠壁血管大量出血的患者,对其实施了精心的治疗护理,于7月20日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健康知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关于乙肝传播途径、乙肝危害认识、孕期保健、育儿注意事项的知晓情况,从而探讨有针对性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由产科护士对门诊就诊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体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对孕期保健、乙肝危害、育婴知识知晓率不高,其中育儿知晓率最低,孕期保健其次,乙肝危害再次,对于乙肝的传播途径稍好,但是仍旧不尽如人意,教育内容应突出这几方而.高学历者对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远比低学历者高;20~30岁了解知识情况较好.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应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的规范化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对156例腮腺肿瘤的超声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分布及后方增强效应.结果156例肿块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133例,恶性肿瘤23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良恶性肿瘤在形态、边界、包膜、后方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意义.但两者内部回声分布情况经统计并无差别.结论腮腺的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但尚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最终的明确诊断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结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究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s)防控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6月间医院MDROs未实行防控措施的相关资料为常规管理组,另抽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间采用PDCA循环管理防控措施执行资料为PDCA管理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同管理方式对MDROs的执行率及MDROs检出率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实施PDCA管理后MDROs检出率低于常规管理组,防控措施执行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在MDROs防控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有效提高了防控MDROs措施的执行率,降低了MDROs检出率,遏制了MDROS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9 973名T2DM患者作为观察队列,根据2013年基线血清TC、TG水平的五分位数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T2DM患者血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2DM患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累计随访132 179.74人年,平均随访6.6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05例,死亡密度为6.85/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TC的Q5组(TC≥6.07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8%(95%CI:1.05~1.5...  相似文献   
57.
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 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调查对象报告睡眠时间≤6 h。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入睡困难(男性:OR=1.63,95%CI:1.30~2.05;女性:OR=1.48,95%CI:1.27~1.73)、容易早醒(男性:OR=1.37,95%CI:1.12~1.68;女性:OR=1.31,95%CI:1.14~1.51)和经常打鼾(男性:OR=1.16,95%CI:1.00~1.34;女性:OR=1.39,95%CI:1.23~1.57)均与糖尿病罹患风险存在关联。女性服用助眠药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相关(OR=1.42,95%CI:1.06~1.92)。与睡眠时间8 h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 h)与男女性糖尿病患病均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1.37(95%CI:1.17~1.60)和1.24(95%CI:1.08~1.41),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糖尿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早醒、药物助眠、经常打鼾和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病未见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58.
陆艳  朱明跃  王训乐 《中国校医》2020,34(12):953-959
目的 系统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从建库到2019年12月30日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及 PubMed 数据库,收集有关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扩大检索范围。采用RevManMan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18篇,受试者1 26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效率高于单纯抗生素,[OR=4.45,95%CI(2.97~6.66),P<0.01];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白细胞计数降低更明显, [MD=-0.93,95%CI(-1.57~-0.28),P =0.005];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CRP降低更明显,[MD=-7.02,95%CI(-13.72~0.32),P =0.04];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体温恢复更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82,95%CI(-0.97~-0.67),P<0.001];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无差异,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8,95%CI(-4.03~0.47),P =0.12];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住院时间更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02,95%CI(-13.72~-0.32),P<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抗生素治疗,症状改善有效率更高,体温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不能加快肺部啰音消失。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究婴儿功能性便秘发生情况、母亲孕期内因素及两者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6月出生的新生儿263例,对其进行2年随访,根据是否发生功能性便秘分为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比较2组发生便秘时的一般资料,包括:便秘发生年龄、身长、体重、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出生时体重、出生胎龄及出生时Apgar新生儿评分,同时对比母亲孕期因素,包括:孕期血压、孕期血糖、孕前BMI、孕期增重、生产方式、孕期补充益生菌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发生功能性便秘51例(19.39%),便秘组女婴比例显著高于非便秘组(56.86% vs. 38.35%,χ2=5.751,P=0.016);2组母亲在孕期血压、孕期血糖、孕前BMI及孕期内补充益生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高血压、孕期高血糖、孕前超重BMI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孕期补充益生菌是便秘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BMI是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5,P=0.019),孕期补充益生菌是便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25,P=0.025)。 结论 婴儿功能性便秘与母亲孕期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控制怀孕体重及补充益生菌可有效减少婴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