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目的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人类PPARγ-PPRE调控系统,为PPARγ配体类药物筛选提供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将调节蛋白PPAR基因构建在爪蟾卵母细胞启动子XOE下游,构成pXOE-PPARγ重组质粒;将PPRE反应元件构建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d2EGFP报告基因的上游,得到pPPRE-d2EGFP重组质粒。将pXOE-PPARγ质粒和pPPRE-d2EGFP质粒共注射入爪蟾Ⅴ,Ⅵ期卵母细胞中,建立PPRE调控通路的表达系统,分别在含前列腺素E1(PGE1)、吡咯列酮的培养液中培养3d,对照组共注射pXOE-PPARγ质粒和pTAL-d2EGFP质粒,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含PGE1,吡咯列酮的卵母细胞中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未见到荧光。结论PGE1,吡咯列酮可以通过影响PPRE反应元件上调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通过核内共注射的方法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建立的PPARγ-PPRE调控系统,可作为PPAR配体类药物快速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2.
崔京浩  钱颖  缪文俊  夏奇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60-1963
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3.
钱颖  高玉堂  杨工  李泓澜  舒晓鸥  郑苇  项永兵 《肿瘤》2008,28(5):405-409
目的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妇女的脂肪摄入量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上海女性健康研究(Shanghai Women's Health Study,SWHS)队列中74 942名研究对象的基线调查资料,分析了研究对象的脂肪摄入情况,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脂肪摄入量与恶性肿瘤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脂肪日均摄入量的中位数为27.40(20.43,35.97)g,均数为(29.46±13.41)g.脂肪摄入量与所有肿瘤以及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若与脂肪摄入量最低组相比,脂肪摄入量最高组相应的上述各部位癌症的OR分别为2.23[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1)1.83~2.70]、2.31(95% CI1.69~3.17)、3.03(95% CI,1.43~6.43)、2.14(95% CI,0.98~4.67)和3.14(95% CI1.22~8.08),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摄入量与肺癌、直肠癌和甲状腺癌各组的OR无统计学意义,但趋势检验显示为具有或接近干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区中老年妇女的脂肪摄入量与所有肿瘤以及乳腺癌等的患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姜黄素对293细胞固醇调控报告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中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报告系统,通过姜黄素的干预培养,从基因调控水平上阐明姜黄素降脂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构建在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固醇调控元件的下游,经磷酸钙沉降法导入HEK-293细胞,在用含姜黄素的培养液中培养2 d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对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姜黄素诱导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影响固醇调控元件的作用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Pin1抑制剂(Juglone)和环磷酰胺(CTX)对4株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讨Juglon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以及Caski,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和比色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结果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均表明,Juglone对4株宫颈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Juglone(50umol/L)培养24h后,G2/M期细胞比例数较CTX组明显增加,而G0/G1期细胞比例数却较CTX组降低。Westernblot和比色法显示Juglone各浓度组中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CTX组。结论Juglone可能通过体外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抑制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TAT-EPO对大鼠SCI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对神经元损伤修复的影响与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建立SCI标准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损组,EPO处理组及TAT-EPO治疗组。RT-PCR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测量EPO mRNA,TAT-EPO mRNA,EPOR mRNA与TAT-EPOR mRNA含量,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Jacobs神经功能评定,TUNEL染色观测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 TATEPO组TAT-EPOmRNA与TAT-EPOR mRNA较对照组明显上升,TAT-EPO组功能评分在第28d达4分以上,神经元凋亡指数下降峰值(12.02±5.621)为第28d。Bcl-2在第21d升高达峰值89.23±3.17,而Bax降幅最大值(12.02±5.62)出现在28d。结论 TAT-EPO能明显增加穿过血脊髓屏障能力,大大提高外源性TAT-EPO在脊髓内部的浓度。TAT-EPO能明显促进SCI神经行为学改善与减少神经元凋亡,可能与上调Bcl-2和降低Bax表达水平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联合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88例有创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机械通气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集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标本并进行检测,同时进行CPIS评分,根据治疗后评估,将88例患儿分为VAP组(46例)与非VAP组(42例),应用ROC曲线评价PCT、TREM-1、CPIS联合指标对VAP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的PCT(第1天:0.53±0.15ng/mL vs 0.36±0.12ng/mL;第3天:2.07±1.22ng/mL vs 0.45±0.13ng/mL;第7天:2.54±1.31ng/mL vs 0.47±0.12ng/mL)、TREM-1(第1天:4.18±1.17pg/mL vs 3.01±0.78pg/mL;第3天:3.01±0.78pg/mL vs 3.52±0.85pg/mL;第7天:9.62±1.93pg/mL vs 4.03±1.14pg/mL)、CPIS评分(第1天:4.2±1.1分vs 3.4±1.2分;第3天:5.2±0.9分vs 3.3±1.1分;第7天:5.5±1.2分vs 3.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t值分别为-5.369、-7.583、-9.034;TREM-1:t值分别为-4.985、-7.370、-14.834;CPIS评分:t值分别为-3.053、-8.381、-6.437;均P<0.01).第3天指标的诊断效能最高,PCT、TREM-1、CPIS评分联合指标对诊断V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80.4%、100.0%、93.5%、100.0%.结论 结合PCT、TREM-1、CPIS评分综合分析,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对新生儿VAP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一步法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在检测肺炎支原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一步法可视化LAMP、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同时检测108份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标本。 随机选取临床儿科住院患儿108例标本,包括以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3例和临床排除支原体肺炎的其他慢、急性呼吸道感染者35例,于入院的第1天分别采用LAMP、PCR和ELISA法检测同一患者咽拭子标本和血清标本,并分别计算Kappa统计量,评价LAMP 法与PCR法、LAMP 法与ELISA法的一致性。入院第5天重新采集40例患者的样本,用3种方法比较入院第1和5天的检测结果。结果 一步法可视化LAMP方法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3%;ELISA法的敏感度为65.8%,特异度为82.9%。一步法可视化LAMP方法与PCR法的Kappa值为0.956;与ELISA法比较,Kappa值为0.38。一步法可视化LAMP方法在第1天就检出阳性的标本例数比ELISA法高。结论 一步法可视化LAMP技术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感染早期就可以检测出肺炎支原体。LAMP法与PCR法具有可比性,可用于肺炎支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低钾血症住院患者的病因及低钾程度影响因素,为防治低钾血症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近两年641例低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低钾程度分为三组,统计三组间各组数据分布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不同程度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钾常见原因中消化道失钾占27.15%、摄入不足占24.34%、利尿剂占17.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比于轻度低钾血症,摄入不足(■=0.538, 95%CI:0.343~0.843, P=0.007)对引起中度低钾血症呈显著负向相关;应用利尿剂(■=1.689, 95%CI:1.073~2.661, P=0.024)对引起中度低钾血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226, 95%CI:2.043~18.970, P=0.001)、肾小管酸中毒(■=12.452, 95%CI:1.096~141.469, P=0.04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452, 95%CI:2.985~52.389, P=0.001)对引起重度低钾血症呈显著正向相关。结论 消化道失钾、摄入不足和利尿...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