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1.
宫颈妊娠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妊娠是罕见而严重的产科病理状态,其临床症状似早孕流产,临床上不易诊断,常误诊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绒癌、Ⅲ度宫颈糜烂等,本文主要讨论宫颈妊娠的B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辨证论治配合外敷对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按双盲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内服对症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状。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散寒除湿、补益肝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硼乳膏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丁硼乳膏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及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硼乳酸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他林治疗多动症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地区8所中小学学生多动症的发病率,观察利他林治疗多动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在251例中选择132例应用利他林治疗。另119例未做任何治疗。结果治疗4周评定总有效率82.57%。结论利他林治疗多动症疗效好,但单一治疗效果难以显著持久,应配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二期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THA术后慢性PJI(共4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一期清创手术时取出假体并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为控制感染耗时?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culture positive,CP)35例,培养性阴性(culture negative,CN)13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CN组控制感染耗时较CP组长[(119.3 ± 30.1)d vs.(98.4 ± 25.9)d,P=0.03];二期翻修术后门诊随访9~49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CN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CP组[(2.8 ± 1.6)分 vs.(1.8 ± 1.2)分,P=0.03]?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CP组[(79.1 ± 9.1)分vs.(85.6 ± 7.1)分,P=0.01],术后优良率也明显较CP组低(53.8% vs. 85.7%,P=0.04)?CN组和CP组各有2例复发,但两组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vs. 5.7%,P=0.62)?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术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的慢性PJI,但CN患者的翻修术疗效明显较CP患者差?推测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可能对改善PJI翻修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为病毒感染组,及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患者为非病毒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HBP。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记录病毒感染组患者入院24 h内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以及ICU滞留时间、抗病毒疗程、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占比等预后指标,通过对HBP与上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组106例,非病毒感染组10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病毒感染组相比,病毒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HB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而WBC及NLR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佳,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最佳截断值为13.625 μg/L,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6.60%。相关性分析表明,病毒感染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HBP水平与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正相关( r=0.756, P<0.05; r=0.747, P<0.05);ICU滞留时间、抗病毒疗程、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占比等指标也均与HBP水平呈正相关( r=0.873、0.748、0.830、0.794,均 P<0.05)。 结论:HBP可作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良好的诊断指标,对其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预测S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48例被确诊的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测定SAP患者住院不同时间段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PCT水平,并同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比较,性别、体温、白细胞(W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刚刚入院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后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存活组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都进行性下降,而死亡组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则进行性升高。结论 PCT对SAP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中心型与周围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4年1月本院肿瘤科使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toposide and carboplatin,EP)或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toposide and cispatin,EC)方案一线治疗的122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表现分为周围型组和中心型组,统计分析两组的一线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一线治疗有效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8.2%vs73.6%,P=0.57);疾病控制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7.0%vs 89.5%,P=0.67);一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0个月vs 5.3个月,P=0.46),总生存期周围型组显著优于中心型组(18.5个月vs12.9个月,P=0.00).结论 一线治疗使用EC或EP方案,周围型SCLC的总生存期好于中心型SCL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RE的患者467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对其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内镜检出率为3.12%,高于非老年组(P<0.01);两组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重度RE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P<0.01);非典型症状咽部异物感、慢性咳嗽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E是老年人常见病,且男性占较大比例,其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低,易发生重度食管炎,消化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选择性筛查法在社区人群中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意义。方法在北京市城镇居民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两个社区的居民,年龄30岁~72岁,共1 267例,排除有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病史后,确定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常住居民共1 000例。通过糖尿病高危量表筛查出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腹型肥胖组和/或空腹血糖异常组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再通过做正规糖耐量试验确定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比较两种筛选指标的优劣。结果通过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家族史这一标准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个体74例(7.4%),通过空腹毛细血管血糖≥6.1mmol/L筛查出的糖尿病高危个体49例(4.9%),同时具有腹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及空腹血糖异常的糖尿病高危个体12例(1.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糖尿病高危个体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尿病的分别占筛选出高危个体组的18.9%、6.1%、5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糖耐量异常者分别为50.0%、44.9%、33.3%,其中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检出率在单纯空腹血糖异常组和单纯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家族史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糖耐量正常者三组分别为32.4%、47.0%、8.3%,空腹血糖异常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率最高。结论通过选择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腹型肥胖的糖尿病高危社区居民筛查糖尿病的方法较通过空腹血糖异常筛查糖尿病的方法更加经济有效,适宜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