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50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4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91篇
  3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老化与过氧化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与老化和动脉硬化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报道很多,本文仅就各家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动脉硬化与过氧化脂质 1952年Glavind首次报告动脉硬化与过氧化脂质有关,并证明大动脉粥样硬化灶内有过氧化脂质存在。他们对27例31~91岁成人大动脉作研究发现,粥样硬化程度与动脉壁中过氧化脂质含量高度相关,动脉硬化时过氧化脂质含量增加。过氧化脂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原因及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我院近5年来外科诊治的胰腺假性囊肿38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用PCR-RFLP方法对rDNA-ITS1片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云贵地区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并建立一种快速鉴定方法. 方法 取贵州都匀株(DY)、贵州从江株(CJ)、云南大理株(DL)带绦虫及台湾株(TW)成虫标本,剪取孕节,抽提DNA,PCR扩增rDNA- ITS1片段,分别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MspI、CfoI、AluI、RsaI对扩增片段作酶切分析. 结果 PCR产物经AluI、RsaI酶切后, TW、DL、DY和CJ株RFLP图谱一致;经MspI、CfoI酶切后,TW、DL和DY株RFLP图谱一致,CJ株显著不同. 结论 1)DL和DY株与TW株同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CJ株是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1的PCR-RFLP分析方法简便,可以用于带绦虫的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学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5.
<正>患者,16岁,因无月经来潮、周期性下腹痛8月于2013年11月6日急诊于我院。患者系足月顺产,其母孕期平顺,否认孕期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患者14岁出现乳房、阴毛、腋毛发育,青春期无月经来潮,自诉嗅觉正常。8个月前(2013年3月)开始出现周期性下腹痛,持续2~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分,疼痛间隔1个月。3个月前(2013年8月)外院B超检查提示盆腔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联合CT、X线对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疑似急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急性骨髓炎患者与非急性骨髓炎患者血清中PCT、CRP水平,对比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骨髓穿刺确诊急性骨髓炎48例,病变部位主要分布于股骨远端20例(41.67%)、胫骨近端15例(31.25%);急性骨髓炎患者血清中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CRP、PCT、CT、X线联合检查与急性骨髓炎诊断相关的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AUC)为0.90,高于CRP、PCT、CT、X线单独检测的0.58、0.63、0.64、0.70(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联合CT、X线能有效提高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犬只感染细粒棘球绦虫(Eg)的时间规律,探索更加易行的犬驱虫策略。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马尔康和松潘各抽取了1个乡,初始纳入398只犬,使用吡喹酮进行每3个月1次的驱虫,ELISA检测驱虫前犬粪感染情况。结果在3月和6月连续两次驱虫后,9月两县犬只感染水平已分别降至1.25%和1.18%,下降率分别为94.21%和91.23%。但在12月,犬只感染率大幅却上升。犬只感染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3月。原因可能是初冬(11、12月)是屠宰季节,而初春时寒冷及草料缺乏导致牲畜大量死亡,犬进食较多感染性内脏,从而导致感染机会大幅增加。结论马尔康县初冬、初春为主要感染季节,松潘主要感染季节为冬季;应根据实际感染季节有针对性地优化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9例经病理诊断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HIFU组(n=29)和药物组(n=3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评分和观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HIFU组患者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U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体征评分变化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HIFU组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IFU组未出现阴道周围组织损伤。结论 HIFU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HIFU治疗具有显效快的特点,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的安全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