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分析糖尿病继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299例,对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阳性等危险因素与发生泌尿系感染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尿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空腹血糖水平≥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0mmol/L、尿流动力学检查阳性与发生泌尿系感染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P<0.05,P<0.01)。中段尿培养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5.2%,其中,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糖尿病患者应正规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发生泌尿系感染后及早应用敏感抗生素,防止病情迁延。  相似文献   
5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致残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53.
王晓红  邵彬  黄礼群 《重庆医学》2012,41(25):2577-2580,2564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方法将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结合电针组(结合电针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制造SCI模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在造模成功12h后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或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3、7、14d在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脊髓中及膀胱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各时间点上,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5);尿流动力学结果结合电针组显著优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很好改善大鼠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HCV感染滋养层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具体定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后,以HCV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不同时间终止实验,制备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CV感染滋养层细胞的过程中有吞噬小泡形成,形态学上符合被覆小凹的特点;感染后HCV病毒样颗粒多定位于粗面内质网附近。结论HC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其感染过程可能是被覆小凹介导的内吞过程。本研究提供了HC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具体方式的形态学资料,对HCV宫内传播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16岁。尚无月经。于1997年5月20口以“右乳肿物生长4月余”而入院。整体见右乳皮肤紧张,明显大于左乳,皮肤血管充盈,于全乳可触及150cm×15.0cm×100cm肿块,质软、分叶状、至囊性、有波动感、边界清、无触压痛、可推动,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于lop年5月兀日在局麻下行肿物摘除术,水中见肿物呈多房性囊状,囊壁薄而半透明状,质软,囊内有大量淡黄色澄清液体,透光试验阳性,各房间相沟通。术中全部切除肿物送病理,术毕。术后病理示右乳囊状水瘤,囊壁部分上皮呈乳状增生,内容物镜检见少量红细胞及淋巴细胞,部分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6.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2岁 ,平均年龄 2 0岁 ,既往否认结核病史。病前 (1999年 1月 )统一在单位卫生所接受卡介苗 0 .1ml/ (人·次 )预防接种 ,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处。1 2 临床表现  5 4例患者左上臂三角肌处均有不同大小局限性半球状包块 ,直径约 2 .0~ 3.5cm ,质硬 ,局部皮温稍高 ,发红 ,无溃破 ,无波动感 ,边界清楚 ,不活动 ,有轻度压痛。其中 6例可触及左腋下浅表淋巴结肿大 ,双肺听诊未见异常。 8例患者有低热 ,体温波动于 37.2℃~ 37.9℃ ;10例稍感乏困 ,食纳降低 ;5 4例均无盗汗、咳…  相似文献   
57.
58.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老年AML患者(≥60岁)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剂量将患者分为A(亚标准剂量)、B(减量化疗)及C(支持化疗)3组,并对3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评价患者A组45例,B组9例,C组9例。A组CR率高于B组(P<0.05),分别为53.3%和44.4%;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分别为258、195d。但白细胞化疗后最低值A组要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8×109/L,4.5×109/L),骨髓抑制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9,13d),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7.8%,77.8%)。C组患者平均生存期231d,生存期与其他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老年AML对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即PWI/DWI不匹配原理,入选40例具有IP的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DWI异常信号的高低在患侧选取病灶的中心区、病灶的边缘区、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中点、病灶的外周区共4个点,测量治疗前后4点的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除梗死中心区以外,其余3个点的rAD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挽救ACI的IP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 < 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  结果  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 < 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  结论  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