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52.
53.
目的探讨心智觉知训练联合规律运动对养老院老年人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唐山市某养老院认知功能减退的老年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进行规律运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心智觉知训练,每周进行2次,每次60min,连续训练12周。2组老年人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分别在治疗前和干预12周后(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觉知水平、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定。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老年人LOTCA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LOTCA总分、MAAS评分和SAS评分分别为(59.55±10.21)、(52.03±5.76)和(42.38±5.16)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53.15±9.77)、(47.85±5.17)和(52.86±5.7)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智觉知训练联合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大鼠和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血压正常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另取3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SHR+I/R).应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6、24、48 h,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海马区CHOP、GRP78的表达;48 h八臂迷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降低;GRP78表达增高,24 h达高峰;CHOP表达增高,24 h达高峰,高表达持续至48 h;与I/R组比较,SHR+ IR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细胞数量降低;GPR78表达6h增高,24、48h显著减少;6、24 h CHOP表达增高,48 h明显减少;八臂迷宫结果显示SHR+I/R组与I/R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与加重缺血再灌注后GRP78表达下降、CHOP活体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目前,我国社区建设中关于卫生服务领域主要的方针政策是“六位一体”,其中社区健康促进体系的建立、推广、实施还有待完善。所谓健康促进,是指增强人们控制和改善健康功能的过程,其涉及范围比健康教育更广泛。国外社区健康促进体系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CIP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 4个时间点,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海马区各时间点神经元形态及存活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他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下降(P<0.05),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CIR组比较,CIP组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LC3-Ⅱ、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中24 h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处理通过促进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的神经功能及其皮层组织Homer1a蛋白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DBI组35只.DBI组采用Marmarou等方法建立DBI模型,分别于伤后30 min,3、6、12、24、48、72 h断头取脑;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开天窗,不致伤;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三组大鼠进行后肢抓持反射试验、触须诱发前肢定位试验、侧向垫步试验,评价其神经功能;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皮层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Homer1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DBI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但其伤后3、24 h评分出现高峰(P均<0.05).DBI组皮层神经元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和凋亡改变;DBI伤后30 min,Homer1a蛋白开始表达,持续至伤后72 h,以伤后3、24 h最多(P均<0.01).结论 大鼠DBI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损伤前后皮层Homer1a蛋白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Homer1a蛋白参与神经元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病程<3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分析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10 m步行速度和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评测。结果治疗后10周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和步行能力、步行速度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干预脑损伤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