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小肠血管瘤病:病例报导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肠道的良性肿瘤,很少见,发病率为1/14,000。小肠钡餐检查可见到类似息肉样病变的粘膜下充盈缺损,与小肠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不易区别。本文报导我院遇到的1例小肠血管瘤病并提供这方面的文献复习资料。  相似文献   
92.
血管造影对比剂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静脉血管造影诊断疾病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手段,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是Seldinger 于1953年成功地穿刺股动脉插管造影后,开创了血管造影诊断疾病的新纪元。随着介入性放射学、计算体层等新技术飞速发展,血管内施用碘对比剂  相似文献   
93.
男性,75岁。患者因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皮肤巩膜黄染20天而入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检查:T38.8℃,,P98次/分,Bp18.6/11.9kPa(140/90mmHg)。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及右上腹部压痛明显,有肌卫,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胆(?)肋下触诊不满意,脾未触及。实验窒检查:Hb100g/L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5.
背景:已有多种纤维被用于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强度及抗断裂性能。目的:了解明胶联合壳聚糖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寻找较为合适的配比。方法:采用2×4析因设计,将质量比为0(蒸馏水),5%的明胶,体积比为0,10%,30%和50%的壳聚糖纤维分别混入磷酸钙骨水泥,检测复合物的抗弯曲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试样断口形态并进行电子能谱分析。结果与结论:各明胶组间抗弯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各体积比纤维间抗弯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5%明胶和30%壳聚糖纤维构成的复合物抗弯曲强度最大,达12.31MPa。以蒸馏水为液相的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后,表面可见不规则颗粒,平均微孔直径小于5μm,添加明胶后颗粒似乎黏在一起,微孔直径与前者相似,但是数目少于前者。磷酸钙骨水泥-5%明胶-30%纤维复合物的断口扫描可见拔出纤维的表面黏附有大量颗粒,磷酸钙骨水泥-蒸馏水-30%纤维复合物拔出纤维表面的颗粒明显减少。表明明胶与壳聚糖纤维可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弯曲强度,5%明胶和30%壳聚糖纤维为这种增强模式较为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通气后1h、12h、24h、48h和撤机前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值及氧合指数(OI)。结果两组新生儿均治愈出院;在机械通气时间(F=1.425,P=0.243)、吸氧时间(F=3.057,P=0.091)、住院时间(F=0.148,P=0.703)和胸部X线清晰时间(F=0.315,P=0.579)方面,两组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机械通气后PAV组各个时间点:RR数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均<0.05);MAP、PIP和VT数值均显著低于SIMV组(P均<0.05);HR、MABP、MV、PH和OI数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V和SIMV模式治疗MAS时,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PAV模式采取浅快的呼吸、较小的潮气量和较低的MAP和PIP。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施行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结果:2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痊愈258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8%。结论:应用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调节呼气末正压的肺复张方法在比例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30例患有RDS且接受比例辅助通气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肺复张组和对照组(未采用肺复张)各15例.肺复张组女7例,出生胎龄(29.3±1.2)周,出生体重(1 319±97)g,开始机械通气时Silverman Anderson评分7.3±1.2,肺复张开始时吸入氧浓度(FiO2)0.54 ±0.12;对照组分别为6例,(29.5±1.1)周,(1 295±85)g,6.9±1.4,0.50±0.10.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复张的方法为每5分钟增加呼气末压力(PEEP)0.2 cmH2O(1 cmH2O=0.098 kPa),直至FiO2降低为0.25.然后PEEP开始逐步下调,根据压力-容量曲线设置确定PEEP水平和肺容量.当脉搏氧饱和度(SpO2)下降和FiO2升高时,再次增加PEEP水平直至SpO2稳定.观察2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 肺复张组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次数、最低FiO2、达到最低FiO2的时间和氧气依赖天数均低于对照组[(1.1±0.3)比(1.5±0.5)次、0.29±0.05比0.39 ±0.06,(103 ±18)比(368±138) min,(7.6±1.0)比(8.8±1.3)d,P=0.027、0.000、0.000、0.021].肺复张过程中肺复张组的最大PEEP高于对照组[(8.4±0.8)比(6.8±0.8)cmH2O,P=0.000].动脉/肺泡氧分压(a/AO2)率逐渐升高(F=37.654,P=0.000).吸入氧浓度逐渐降低(F=35.681,P=0.000).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肺复张能减少RDS早产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呼吸支持和氧气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修复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从2009年2月~2011年2月设计、应用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20例,其中舟状骨骨折骨不连并近端坏死8例,管状骨骨不连并骨缺损7例,手、足肿瘤术后骨缺损5例。以定期X片检查及临床症状分析判断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切取髂骨膜骨瓣平均时间52.4min,平均血管蒂长4.2cm,动脉平均管径0.8mm,伴行静脉平均管径0.7mm。骨瓣大小7cm×2cm×0.8cm~1cm×0.8cm×0.5cm。切口1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骨愈合时间:舟状骨骨不连3.9个月,管状骨骨不连并缺损3.4个月,手足肿瘤性骨缺损2.2个月。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2例髋部外形轮廓略凹陷。1例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4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以旋髂浅动脉为蒂可成功切取游离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重症(Ⅲ~Ⅳ级)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53例Ⅲ~Ⅳ级HM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开始上机时的首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SIMV模式)和对照组(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和24 h血气变化?临床转归,以及气胸?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24 h血氧分压变化?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在颅内出血与BPD的发生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