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20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752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295篇
  3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本文旨在用高速投射物(HighVelocityProjectile,HVP)压力波(Pressurewaves,PW)于体外致伤培养肝细胞,观察了解钙离子在压力波致伤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高速投射物压力波所引起的培养细胞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增多有一定关系,压力愈大,细胞损伤越重。预防性地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硫氮吐酮(Diltiazem,DZ)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波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2.
浅低温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 分析 1 1 8例 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 ,其中 46例 (组 1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72例 (组 2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浅低温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中低温组低 (P <0 .0 5 ) ;浅低温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组少 (P <0 .0 5 ) ,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而氧合指数高于中低温组 ;浅低温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明显低于中低温组 (P <0 .0 1 ) ,另外浅低温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和收缩压相似 ,而浅低温组术后舒张压却低于中低温组。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23.
心脏不停跳658例体外循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 1 997年 1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共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6 5 8例。现将我们的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 pass ,CPB)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 32 0例 ,女性 338例 ,年龄 5个月至 6 5岁 ,平均 ( 1 6 .3± 1 5 .6 )岁 ,体重 4.5~ 81kg ,平均 ( 30 .7±1 8.8)kg ,其中儿童 ( 1 4岁以下 ) 40 6例 ,成人 2 5 2例。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 1 0 3例 ,室间隔缺损 2 6 7例 ,法乐氏四联症 48例 ,法乐氏三联症 1 3例 ,瓣膜置换 1 5 3例 (其中二尖瓣置换 94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相似文献   
24.
31例病人中男 1 1例 ,女 2 0例 ,年龄 7~ 6 0岁 ,其中 1 2岁以下 3例 ,1 8岁以上 2 8例。体重 2 0~ 5 7kg。病程 1个月至 1 0年 ,劳累后心悸 ,气促 2 8例。反复发作有一过性晕厥 ,眩晕 4例 ,肢体栓塞者 1例 ,长期低热 ,贫血者 9例。 3例心悸 ,气促 ,咯血 ,院外以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治疗 ,病情无缓解反而加重 ,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例主诉为胸痛。症状因体位改变而变化显著者 6例。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 2 9例 ,双期杂音 9例 ,肿瘤扑落音 1 3例。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5例 ,右室肥厚 8例。X线胸片示两肺瘀血 2 6例 ,心胸比例 0 .49~…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和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对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不停跳CPB患者23例,心脏停跳CPB患者20例。观察两组CPB期间灌注指标的异同,并分别在术前、CPB30min停机、术后2、6、24h采血测定血浆ET-1。结果 心脏停跳组及术后6h内血浆ET-1含量增高(P<0.05),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心脏不停跳组CPB期间及术后24h内血浆ET-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CPB对血浆ET-1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26.
心脏停跳和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AH)和不停跳(BH)瓣膜置换术(VR)体外循环(CPB)管理技术的特点。方法 观察201例VR患者,其中AH90例,BH111例。比较两组在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相比,BH组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较短,使用库血倒数和库血用量、钾和碳酸氢钠用量、术中失血量等较少(P〈0.05);术后血管扩张剂使用率较高(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在CPB管理方  相似文献   
27.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对比分析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疗效。方法 5 5 8例患者分别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2 31例 ,不停跳手术 32 7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8kPa左右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早期死亡 7例 (死亡率 2 .14 % ) ,停跳组早期死亡 5例 (死亡率 2 .17%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3~ 2 3月 ,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28.
我科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患儿 1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例中女 1 1例 ,男 4例 ,男∶女为 1∶2 .75 ,年龄最大者 1 4岁 1例 ,年龄最小 3岁 1个月 1例 ,6~ 8岁 5例 ,9~ 1 2岁 8例 ,平均年龄 9岁 3个月。病前感冒史3例 ,口服碘丸 1例。1 .2 临床表现 突眼 6例 ,心悸 1 0例 ,食欲亢进 6例 ,纳差、消瘦 8例 ,低热 3例 ,怕热、出汗多、乏力 1 3例 ,脾气急躁 4例 ,腹泻 1例 ,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1 5例 (Ⅰ度肿大 3例 ,Ⅱ度肿大 8例 ,Ⅲ度肿大 4例 )。血管杂音 3例 ,双手…  相似文献   
29.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160例,其中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P)和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58例,占5%。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21岁,平均7.4±2.5岁.体重8~58公斤,平均23.2±10.1公斤。VSD直径0.6cm~2.5cm,平均1.3cm±0.6cm.同时合并AI23例,其中轻度14例,中~重度9例。1.2VSD分类在合并AP和/或AI的VSD…  相似文献   
30.
右前外胸部小切口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27例右前外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前外胸部小切口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42岁,皮肤切口全长,儿童为8-10cm,成人10-15cm,第四肋间入胸,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房缺3例,原发孔房缺(P-ASD)1例,室缺(VSD)16例,室缺伴右室流出道狭窄(VSD+RVOT)1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