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1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648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861篇
口腔科学   192篇
临床医学   2496篇
内科学   1160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4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795篇
综合类   4193篇
预防医学   2007篇
眼科学   193篇
药学   1636篇
  24篇
中国医学   1647篇
肿瘤学   378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724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99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itoneal exudative cells as feeder cells on growth from adult rats, which were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ally biological marker of maerophage (CD68). The by enzyme digestion method, and identified by GFAP and vimentin immunocytochemicaUy. As the feeder cells. Results Over ninety-five percent of rat peritoneal exudative cells were macrophage, which have a flask and grew fast, with large applanate cell bodies. The third-generation cells grew slowly. After cocuhured with feeder cells, the Moiler cells showed more rapid growth rate with more cells in S and G2/M phase(S phase, t=4. 172, P<0.001; G2/M phase, t=3. 562, P<0.01)and less apoptotic rate (t =3. 804, P<0. 01). The growing cycle was cut down from 25-30 days to 18-22 days for the first-generation cells, from 10-15 days to 7-10 days for the second-generation cells. Conclus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use the peritoneal exudative cells as feeder cells cocuhured with primary culture of retinal Müller cells,which can shorten the culture period of Müller cells in adult rats.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KAI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子宫内膜癌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其可能成为估计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黄芪干预髓鞘膜蛋白(MMP)影响神经生长的作用效果,以及黄芪干预机制和小G蛋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ontrol)、髓鞘膜蛋白组(M)、髓鞘膜蛋白+黄芪组(B)、黄芪组(H),用有血清培养基原代培养新生2天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银染色观察神经轴突,网格计数法定量神经生长,通过westernbloting检测激活RhoA、Cdc42。结果:①在各时间点,M2组神经突起点密度下降(P&lt;0.05或P&lt;0.01),H2组神经突起点密度升高(P&lt;0.05或P&lt;0.01),在B2组显示黄芪具有对抗髓鞘膜蛋白抑制神经生长的作用(P&lt;0.05或P&lt;0.01);②在动态观察中,MMP促进RhoA的激活,抑制Cdc42激活(P&lt;0.05);黄芪抑制RhoA激活和促进Cdc42激活(P&lt;0.05)。结论:黄芪通过抑制RhoA激活和促进Cdc42激活,而具有对抗髓鞘膜蛋白抑制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大黄提取物各成分(15 g·kg-1)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大肠推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大黄水煎液、醇提液相比,泻下活性存在一些差异。结论: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但与大黄水煎液和醇提液相比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的近期病理改变和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7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HIBD EPO组。HIBD术后72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海马CA1区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术后28d评估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结果EPO治疗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侧大脑半球水肿、梗死和出血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BD后72h缺血侧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量均为HIBD EPO组>HIBD组>假手术组,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5d总平均逃逸潜伏期HIBD组(67.93±7.29)s,HIBD EPO组(42.95±7.29)s,假手术组(29.67±6.95)s,平均逃逸潜伏期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示:HIBD组站台周边区域I搜索时间和搜索路程与HIBD EPO组、假手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IBD EPO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IBD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EPO干预能减轻HIBD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结论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近期病理和远期功能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陈光磊  王汉民  刘广厚  何丽洁  张鹏  陈威 《医学争鸣》2007,28(23):2135-213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动物模型.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组在肾缺血45 min后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肾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分别计算微绒毛、细胞器、细胞核的超微病变指数.结果: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崩解,IP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变性、凋亡,较少见坏死及崩解.对病变指数分析提示,其微绒毛、细胞器、细胞核等超微结构改变均较IR组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坏死,稳定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从而减轻急性肾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997.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儿童神经系统引起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7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42例MP感染患儿中,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的12例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2例MP感染患儿中12例(8.3%)有CNS损害,该12例中:MP脑炎、脑膜炎11例,占91.6%(11/12);脑梗死1例,占8.4%(1/12)。转归:治愈10例,(83.3%),好转1例(8.3%),死亡1例(8-3%)。结论hiP感染所致CNS损害为MP感染的最严重并发症,随着今年MP发生率的增高也将出现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8.
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与临床科目联系得比较密切的一门学科,我校安排在三年级进行教学。此时,学生要通过学习与临床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临床医学技能,锻炼医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基本过渡,是医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而局部解剖学作为此时的课程,还担负着让学生温故知新,复习过去在系统解剖学中学习的有关知识,同时通过自己动手解剖尸体,从局部关系的角度研究人体结构,进行疾病症状的推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能力的训练等任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我们不断的在进行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设计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引进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软件,自选研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积极地推广应用,从改善软环境上下手,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同,获得了一定的成绩[1]。但教学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改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1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复习和学习,建立医学逻辑思维方式由于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和系统解剖学相比学时安排比较少,但又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过去学习的...  相似文献   
999.
日常生活能力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1],对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研究,期待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00.
喉罩下吸入麻醉加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罩,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CO2分压(EtCO2)。术毕停吸入麻醉,拔出喉罩,面罩吸入100%的氧气,清醒后护送回病房。结果26例患儿均诱导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快且安静。结论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对小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