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其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80例APR术后的直肠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术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低于术前。影响因素:心理因素占80%,手术导致的生理功能损伤占20%,医学知识缺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对直肠癌APR术后的病人必须进行性生活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以及医疗帮助。  相似文献   
32.
谢玲女  杨芳 《护理研究》2007,21(4):990-991
恶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病人,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恶性肠梗阻可以由肿瘤本身引起(腔内或腔外肿瘤生长),也可能由于良性原因引起,如肠粘连、放疗后肠损伤、炎性肠病等。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肠梗阻,使很多病人免于手术,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向梗阻部位放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种新方法,部分取代了以往急诊肠造口的方法。日本最先研制出肠梗阻导管,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临床广泛使用,国内一些医院于2004年底开始使用。肠梗阻导管分为经鼻插入型和经肛门插入型两类,作用原理为用自身的减压装置将肠内容物引出,解除梗阻症状,为改善病人全身状况赢得时间。现将8例恶性肠梗阻病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总结23例高血压病患者行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高血压,做好肠道准备;术后积极控制高血压,改善疼痛,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3例结直肠癌伴高血压病患者,经耐心细致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4.
造口患者电话咨询256例次数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电话咨询及时解决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问题;了解出院后的需求,逐步完善现有的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探讨开展造口患者电话咨询的意义。方法记录有统计学意义的电话咨询资料256例次,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61-80岁造口患者电话咨询所占比例较高(64.5%);造口术后1年内的患者电话咨询比例较高(85.0%)。咨询内容中造口用品信息、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和排泄物渗漏分别为32.8%、30.1%、24.6%。通过电话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有201例次,占78.5%。结论开展造口患者出院后电话咨询有助于了解造口患者的各项需求,及时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开展延伸服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直肠癌约70%~75%位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嘲,属于低位直肠癌。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病理形态学的深入了解及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率较高,国外报告为3%~19%,国内报告为2.5%~9.3%。有学者认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发生后的危险性。2007~2008年,本院对53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经手术前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分阶段护理干预提高回肠膀胱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阶段护理干预提高回肠膀胱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术后3月对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回肠膀胱造口病人自我意愿得分38.48±2.99分,为高水平;自护知识得分12.58±2.77分,为高水平低值,自护技能得分7.18±2.70分,为高水平低值。结论对回肠膀胱造口病人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高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造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有无高碳酸血症,积极进行造口自我护理的训练和造口功能锻炼。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早期参与造口的自我护理。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造口有便意感,造口排便节制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症状评估的随访数据,探究其术后症状评分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共122例。收集患者术后4个时间点的症状评估数据,利用Mplus工具构建2类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选取最优拟合模型,确定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症状发展轨迹,并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时间不变潜变量增长模型,观察协变量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症状变化轨迹的影响。结果 除社会心理症状以外,一般症状、排便症状、排尿症状、性生活相关症状和症状总评分都呈非线性二次增长趋势,但二次增长时间不同。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症状发展轨迹,将排便症状与性生活相关症状作为术后12个月内患者的症状管理重点,建立相应管理方案,进行预见性护理及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延长输液港无损伤针使用时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100例植入胸壁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拔除无损伤针时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7d组和8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功能、导管相关并发症、舒适度及成本。结果 两组患者输液港导管回抽均有回血且冲管顺利;7d组1例和8d组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7d组患者舒适度测评中舒适占比86%,8d组患者舒适占比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d组人均输液港维护费用高于8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情况下经护士评估后可适当延长乳腺癌患者输液港无损伤针使用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