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闫兵  何利雷  许能贵  唐瑜  唐纯志  邵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42-45,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177;9.13),(5.20&;#177;0.81),(5.49&;#177;0.90),(6.73&;#177;0.97)s,P<0.01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77;1.50),(1.33&;#177;1.00),(0.89&;#177;0.78),(1.11&;#177;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77;1.21),(6.36&;#177;1.38)个;(0.32&;#177;0.14),(0.68&;#177;0.17)μm^2/μm^3;0.033&;#177;0.016.0.074&;#177;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77;1.21),(3.36&;#177;1.21)个;(0.59&;#177;0.15),(0.32&;#177;0.14)μm^2/μm^3;0.066&;#177;0.015,0.033&;#177;0.016,P<0.01]。 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53.
赵家莹  易玮  刘允  史俊恒  许能贵 《新中医》2015,47(7):296-298
风府穴自晋代一直被历代医家列为禁灸穴之一,然而古代医籍中也有许多风府穴灸法治疗疾病的记载。为明确风府穴禁灸与否的演变,以及风府穴灸法运用的发展,特查询《中华医典》摘选相关条文,并依据不同朝代顺序归类汇总,分析其禁灸原由、演变,以及其灸法运用的范围、发展。风府穴禁灸的提出对后世医家有警示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灸法也逐渐运用到临床各科中,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对古代医家临床诊治方法的选取均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h、1d、3d、7d及21d组5个时间段亚组,6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1次/d。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法观测各组大鼠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少突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少突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A2B5的表达在术后1h、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O4的表达在术后1h、1d、3d、7d时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3d时表达最少,而电针组O4的表达在1d、3d、7d、21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3d、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电针组CNPase的表达在术后1d、3d、7d、21d时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减轻脑缺血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及促进A2B5、O4、CNPase表达,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55.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进行性的记忆力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1〕,然而针对AD尚没有一种能逆转或治愈疾病的特效药.脑深部刺激( DBS)是一种将电极植入脑内特定区域并通过一个植入性的脉冲发生器慢性发放电刺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AAT1的表达在1,3d时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随后持续下降;7,21d时仍显著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P〈0.05,P〈0.01)。电针组EAAT1的表达于1h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7d及21d时,电针组EAAT1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仿,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的表达(P〈0.01)。模型组EAAT2的表达在1h、1d、3d及7d时均高于同时段的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EAAT2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在21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在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的表达(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57.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ffect of deep insertion of elongated needle onto pelvic nerve(pelvic plexus) for treatment of 32 case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caused by apoplexy was observed andcompared to that of filiform needle group (25 cas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the elongated needle group and the filiform needle group were 96. 88 % and 68 % respectively, display-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ddition, mechanisms of elongatedneedle in treatment of incontinence of urine were analyzed preliminarily.  相似文献   
58.
电针督脉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电针组。夹闻双侧顿总动脉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关闭时和电针督脉经穴后,大鼠脑组织及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电针督脉经穴后,脑组织及血中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提示电针督脉经穴可保护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损伤,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能参与电针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9.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凝团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在局灶性缺血区(脑皮质)和非缺血区(脑干)的NE、DA 和5-HT在造模致缺血60m in 后和电针督脉经穴“百会”、“大椎”10m in 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脑缺血后在大鼠缺血区(脑皮质)出现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显著降低,以DA、5-HT下降最为明显(P< 0.01),NE也有显著下降(P< 0.05)。而在脑缺血加电针组,则发现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均有非常显著的回升(P< 0.01)。在非缺血区(脑干),造模致脑缺血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无明显变化(P> 0.05),但给予电针后,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结论:电针可升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纠正脑缺血后中枢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从而保护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60.
总结吴汉卿教授应用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经验。吴汉卿教授治疗LDH按照“以筋为纲,以经为领,以关为守,以结为要,以松为法,以调为治,以气为通,以神为主”的治疗纲领,从经筋论治,运用“三关定位法”辨证循筋选穴,通过筋骨针松解筋结、疏利经筋,可直至病所,减轻神经根局部受压;根据操作部位灵活选用针法,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增强针感以激发经气、调神导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