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近期效果评价沈静静赵宝龙施永斌许东升张雪琴对区内三个街道和一个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干预,以观察其效果。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以每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名家属为一对,共207对。年龄为18~45岁,曾有复发史,家属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危险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89年成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初步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愿报告制度,抗精神病药所致的神经系统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监察举报工作也正在开展。TD是一种不同于EPS的持续的、难治的、影响个人生活及社会功能的药物副反应,已渐受到精神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TD的治疗有一些新的进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特别对老年的、伴肌张力障碍的严重TD,更是束手  相似文献   
13.
抓教学评价促教学质量尚炽昌,冯明清,唐宋,许东升,孙刚,张大伟,刘延江(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教学,质量/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直接面临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办学水平及效益的重要课题。高校如何正视自身...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复发危险因素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12月至1996年12月住院的脑梗塞病人(共240例)中,筛取两年内曾复发一次的脑梗塞病人25例,并从其余未复发样本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对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脑梗塞复发与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脂血症及脑梗塞部位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年龄、心房纤颤、高血压性心脏病无关。对复发性脑梗塞的预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氦—氖激光照射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黄竹民赵宝龙徐明莹钱敏才钮富荣顾钟忠沈静静许东升王祖成本刊编辑部综合以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ILIB)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手段,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的社区康复,应用尿液吩噻嗪类药物定性检测法,对本区街道45例服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社区样本进行依从性研究,尿测总次数270次。结果显示,100%的患者尿液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符合率为100%,产 阳性强度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相关性,尿样检测组的社会功能康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尿样检测法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在社会 区康复中具有  相似文献   
17.
18.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不可或缺的药物,目前治疗UC诱导缓解的主要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UC和暴发型UC,糖皮质激素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达60%~83.9%,对于轻度患者,尽早使用激素,可防止病情向中、重度发展;对于中度患者,应足量使用激素,防止向重度发展[1] .醋酸泼尼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为提高其对UC的疗效,我们根据醋酸泼尼松的作用特点和临床需求,研制了醋酸泼尼松结肠定位肠溶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背根神经节受压(CCD)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假刺激组、NPP+假刺激组、NPP+rTMS组,每组成功纳入12只.假手术+假刺激组和NPP+假刺激组大鼠上午、下午均接受假刺激,NPP+rTMS组大鼠上午接受假刺激,下午接受高频rTMS(大脑皮质M1区,20 Hz).在CCD致NPP模型建立后第8天开始对大鼠进行rTMS真刺激或假刺激干预,连续11 d.rTMS干预前后用von Frey纤维丝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分别测定机械痛阈和自发痛.在造模后第20天取大鼠左侧L4~L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背角和血清标本,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RG和脊髓背角中卫星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脊髓背角中突触后致密区95(PSD-95)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假刺激组相比,NPP+假刺激组大鼠机械痛阈降低,DRG中GFAP表达增加,脊髓背角中GFAP和PSD-95蛋白表达均增加,血清中IL-18、TNF-α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大鼠对A、B箱均无偏爱.而NPP+rTMS组(即高频rTMS干预后)大鼠上述改变与NPP+假刺激组相比均被逆转,且大鼠对B箱产生明显偏爱(P均<0.05).结论 高频rTMS可能通过抑制DRG中卫星胶质细胞活化、抑制脊髓背角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突触连接形成及改善炎症微环境,缓解CCD导致的大鼠NP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及血糖、血脂、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方法: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等基础治疗,并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组加服自拟降糖方,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变化,血糖(FPG),2h糖耐量(2 hPG)、血脂、血液流变之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PG,FP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拟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型)明显改善症状、调节血脂、血糖,改善血液流变性等,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