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 :构建抗腮腺炎病毒抗体轻链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方法 :从腮腺炎患者和腮腺炎抗体 Ig G阳性正常人群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 RNA,逆转录成 c DNA。用相应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出轻链 κ和 λ基因 ,经 Sac I和 Xba I双酶切后 ,分别和噬粒载体 p Com b3连接 ,再经电穿孔转化大肠杆菌 XL1- blue菌株 ,将轻链基因克隆入载体 p Comb3。结果 :从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中共提取高质量 RNA约 110 μg,经逆转录、 PCR,分别扩增出约 70 0 bp大小的 κ和 λ基因。 PCR产物和载体经纯化、双酶切后进行连接 ,在 2 .5 kv,2 0 0 Ω,2 5 μF的条件下电转化 ,转化率为 :4 .14× 10 7,随机挑取 10个菌落进行 PCR鉴定 ,共有 6个克隆扩增出 κ基因 ,1个克隆扩增出 λ基因 ,轻链重组率为 70 %。结论 :获得的抗体轻链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是高效、实用的 ,为下一步构建抗体 Fab段基因重组载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2.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上很多国家及地区都有发现,在我国分布也较广泛.该病病原为并殖科吸虫(Family Paragonimidae).自1850年Diesing首先报道Paragonimus rudis以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间学者们在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病原分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免疫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集感染前、感染后第1、3、7、18d的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亚类水平。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血清中IL-2的水平较感染前呈逐渐下降趋势,IL-4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先下降后呈升高趋势。抗体IgG1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明显升高,IgG2a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鼠Th1型免疫应答较弱,Th2型免疫应答增强。表明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细胞免疫较弱,体液免疫较强。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制备弓形虫微线体蛋白8羧基端胞质尾(MIC8 CTD)重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以弓形虫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MIC8 CTD基因片段,构建MIC8 CTD/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8CTD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加免疫佐剂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并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及效价。结果构建了MIC8 CTD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GST-MIC8 CTD融合蛋白;获得了抗该蛋白的兔源性抗血清,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MIC8 CTD,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8 000。结论制备的GST-MIC8 CTD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用该抗原免疫动物可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测定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的基因的全长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方法从白纹伊蚊卵、幼虫、蛹、雌蚊、雄蚊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以总cDNA为模板,设计简并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序列后设计新的特异性引物补全5’端序列,使用3’-RACE法补全3’端序列,拼接全长后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出1145bp的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设计5’端序列的下游引物,扩增出约900b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端的上游引物,配合3’RACE试剂盒扩增出约600bp的核苷酸序列,寻找重复序列将三段序列进行拼接,得到国内外从未获得的长2244bp、编码747个氨基酸序列的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白纹伊蚊的相似性最高,为含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含3个Cu氧化酶超家族位点,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结论联合PCR技术的应用使较长长度的基因序列的扩增更为方便、准确。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的旧疫区健康人群抗登革病毒的抗体水平及分布。方法在1986年曾爆发Ⅱ型登革热疫情的黄埔区鱼珠街一带,对2周内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横断面采样,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登革病毒IgG抗体,并和非疫点健康人群抗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RT—PCR法检测抗体阳性者血清中登革病毒。结果登革热疫点健康人群抗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23.3%,非疫点健康人群抗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登革热疫点人群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成正相关,0~20、21~30、31—40、41~50、51—60、61~70和7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5.8%、9.1%、26.5%、27.7%、32.5%和35.1%。30岁以下年龄组与31~40岁年龄组、31~d0岁年龄组与41~60岁年龄组、41-60岁年龄组与61岁年龄组间的抗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疫点和非疫点15岁以下中小学生滤纸血样标本中均未检测到抗登革病毒IgG抗体。RT—PCR法未检测到抗体阳性者血清中有登革病毒。结论登革热疫点人群抗登革病毒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疫点人群,疫点人群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登革热疫点在登革热疫情后,登革病毒可能在蚊媒体内存在低密度的循环。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栖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具有足够感染度的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模型。方法将福寿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16只。分别用每只螺0条、1500条、2500条、3500条一期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24h后以相同感染数量相同时间重复感染一次。35~40d后,使用酶消化法查找三期幼虫,观察螺的死亡率、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结果Ⅰ、Ⅱ、Ⅲ、Ⅳ组死亡率分别为0、31.25%、31.25%、62.5%;Ⅰ组各螺无三期幼虫感染,Ⅱ、Ⅲ、Ⅳ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之间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Ⅰ组螺可正常生存,无死亡;Ⅱ组螺死亡率较低,但感染度亦不高;Ⅳ组螺感染度较高死亡率亦高;Ⅲ组福寿螺死亡率较低、感染度较高、感染虫数较均衡,最适宜作为模型。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7-2010年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麻疹、风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辖区内2007-2010年的麻疹、风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7-2010年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5.61/10万;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麻疹病例多集中在婴幼儿及中青年人群;风疹病例以10~25岁青少年为主,且麻疹、风疹的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要达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发病率的目标,应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严密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90.
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大规模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脾细胞为源,构建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同时,用从抗体库制备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对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1.07×106cfu。筛选获得2个特异性阳性克隆。这两株克隆表达的单链抗体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检测的结果为:(1)以其中一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60%,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36.7%,特异度为90%。(2)将两株单链抗体混合后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75%,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56.7%,特异度为85%。结论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制备了能有效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样中的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