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骨模块中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锚钉的稳定性,分析锚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寻找最佳PMMA骨水泥注射剂量。方法:将36个骨质疏松骨模块随机分为A至F 6个实验组,A组为空白组,直接拧入锚钉;B组至F组注射器推杆精确分别向钉道内直接注入0.5、1.0、1.5、2.0、2.5 mL PMMA骨水泥,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力学实验,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并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结果:A组至F组的Fmax分别为(145.50±23.82)N(、188.67±34.90)N、( 234.00±21.14)N、( 296.80±18.55)N、( 445.00±33.72)N和(458.60±25.54)N,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43.020,P <0.001)。PMMA剂量为0~2 mL,Fmax与PMMA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948,P <0.05)。锚钉拔出后各组模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A组到E组,模块的破坏程度逐渐加重,E组和F组中模块的破坏相差无几。结论:PMMA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骨模块中锚钉的稳定性,在0~2.0 mL中,锚钉的稳定性随PMMA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临床上推荐PMMA的剂量为2.0 mL。  相似文献   
42.
通过国人内侧髌股韧带形态学的观察并测定纤维束应变,为临床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考。观察10例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别测量在髌骨外推实验下屈膝0°、30°、60°、90°和120°等5个角度时纤维束应变。结果表明,内侧髌股韧带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呈交替紧张-松弛。在髌骨外推实验条件下,同一纤维束在不同角度之间应变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内侧髌股韧带力学行为特点,为临床重建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43.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和患者对于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THA应运而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不同头颈直径比和颈干角对假体撞击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分析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同时满足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普通标准,而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比变化范围为2.00~2.92,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70°,颈干角设定为130°和135°;计算满足上述两种活动范围,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安装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头颈比>2.37时,安全范围面积增大明显;严格标准条件下的安全范围比普通标准的小。颈干角130°,普通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164X1+41.914,Y2=-0.8028X2+47.094;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IAmin)和头颈比(HNR)的关系分别为IAmin’1=168.13HNR1-2.504,IAmin’2=213.79HNR2-2.272;当颈干角从135°移向130°,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面积也有所减小。结论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头颈比>2.37是比较合适的。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纠正。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变小;杯前倾角与股骨前倾角呈负相关。颈前倾角的增大和颈干角的变小均使得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杯外展角随着颈干角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45.
综合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集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患者60例,分为2组。一组30例应用综合疗法,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53±7.74)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尺骨冠状突骨折8例,内外肱骨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3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3例,鹰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8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6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另一组30例按以往程序治疗,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平均(46.13±6.22)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2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5例,髁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两组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安全性评定(X线复查包括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等方面)。随机选取2002年至2006年30例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的病例作为历史对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47.17±7.83)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6例,冠状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9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这组回顾性进行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以往程序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Mayo评分综合疗法组的(91.00±7.81)分,优于以往程序组的(76.83±10.71)分和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F=24.98,P〈0.05)。其中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综合疗法组的(102.40±9.16)°,优于以往程序组的(83.57±6.21)°(t=9.325,P〈0.05)。综合疗法组经每次X线复查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的骨折移位、异位骨化等现象。以往程序组Mayo评分(76.83±10.71)分与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无明显差异(LSD两两比较,P=0.172〉0.05)。结论:综合疗法分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组合由不同主体实施来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rthrocare 2000射频汽化仪对126例膝关节疾病进行关节镜手术,其中半月板损伤72例,滑膜炎20例,骨性关节炎15例,髌骨半脱位8例,滑膜皱襞综合征6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5例。结果126例术后3个月均获随访,无一例切口或关节感染。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优82例,良35例,可9例,差0例。优良率92.9%。结论使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能使手术简便且精确,有效地止血,创伤小,同时能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III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9例儿童急性O’BrienIII型桡骨小头骨折,男13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8.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3.5d(2~7d)。采用Métaizeau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复位情况,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未出现感染、TEN断裂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术后Métaizeau评价结果,优7例,良10例,中2例。术后3个月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86.6±6.3)分,较术前(47.3±5.1)分提高(t=139.17,P=0.0002);优7例,良9例,一般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具有疗效良好、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为儿童O’BrienⅢ型桡骨近端骨骺损伤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48.
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骨整合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假体粗糙面和界面压配下,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固定界面初始稳定性以及对骨长入,继发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mics软件模拟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人工髋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假体柄-骨界面摩擦系数为0、0.15、0.40及1.00,代表不同的假体表面粗糙程度;根据实际操作,构建假体柄-骨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选择人体45%步态相模拟人体攀爬楼梯工况,计算并比较骨-假体界面的微动以及相对应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界面压配为0.05 mm情况下,摩擦系数为0、0.15、0.40和1.00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正向压力分别为230、231、222和275 MN,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正向压力总体趋势变化不大;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529、0.129、0.107和0.087 mm,表明两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不断减少.摩擦系数为0.40情况下,界面压配为0、0.01、0.05及0.10 mm相对应的假体-骨界面摩擦力分别为56.0、67.7、60.4和49.6 MN,界面的相对滑移量分别为0.064、0.062、0.043和0.042 mm,说明随着压配量的增加,股骨假体与骨通道之间的正向压力呈下降趋势,摩擦力在压配量为0.01 mm时达到最大值,界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则不断减少.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和骨组织之间存在骨改建、骨整合的动态过程,其程度决定了假体的远期使用效果.骨-假体界面的间隙和摩擦系数是决定骨假体界面骨整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9.
桡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约占全身骨折的2%,常合并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既往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疗效并不满意.本院自1997年至2001年,采用于仲嘉等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骨质疏松椎体经皮骨移植增强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松质骨粒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增强后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一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分别置入松质骨粒和PMMA,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松质骨粒和PMMA均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表明两种材料均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松质骨粒的增强对恢复治疗节段内部的应力水平要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