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0 毫秒
51.
严杰  曹聪  董宇启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21-3924
背景:钛及钛合金是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乏骨诱导的能力,其与骨组织之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接触。目的:概述钛及其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及对于改性后效果评价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关于钛及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itanium,titanium alloy,coating,bioactivity,bone",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钛,钛合金,涂层,活性改性,骨组织",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结果与结论:在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的方法中,主要有等离子体喷涂法、微弧氧化法、溶胶-凝胶法及生物仿生法等。钛及钛合金表面的活性涂层已经从单一涂层发展到复合涂层、梯度涂层、纳米梯度涂层,同时多种改性技术的联合运用,也让钛及其合金表面的涂层性能更加完善。对于改性后的效果研究,主要以模拟体液浸泡、成骨细胞培养,亲骨荧光素染色及放射影像学观察为主。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生物活性改性是个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改性后涂层骨诱导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兼顾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问题。只有对涂层组层进一步研究并利用多种技术对钛及钛合金表面进行处理,才能使其表面的涂层活性更高,并且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52.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1992~2002年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7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采用AESCULAP的MACS TL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进行固定,观察疗效。结果2例颈椎损伤患者均因呼吸衰竭在1年内死亡;1例T12/L1损伤患者因褥疮感染于2年后死亡;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经对症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2例胸腰段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后复查脊髓神经损伤程度由原来B级恢复至C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对脊髓损伤的患者,应争取早日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踝关节3个不同平面CT断层影像获得下胫腓定位螺钉的最佳置入途径,为手术中正确置入螺钉提供简便的操作方法。方法对100例单侧下肢损伤患者健侧踝关节CT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取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关节面近端2、3、5 cm水平的轴位CT影像,测量胫骨及腓骨的中心点,研究胫、腓骨中心点连线与腓骨外侧脊的关系及与水平面的成角。结果 100例CT图像数据中,位于踝关节近端2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上,与水平成角10.95°±4.52°;近端3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1.15 mm±0.35 mm,与水平成角13.74°±4.42°;近端5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2.65 mm±1.05 mm,与水平成角17.07°±4.96°。其中男、女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腓骨外侧脊作为特定及恒定的解剖结构对术中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为手术提供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能正确置入下胫腓定位螺钉,降低失误率。  相似文献   
54.
背景:近年来,锁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越来越多,因内固定失效致骨不连患者也渐多。国内外报道多针对锁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但在植骨方式的选择上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结合自体骨改良加垫式植骨治疗锁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14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髂骨加垫式植骨术治疗9例锁骨中段骨不连,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随访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简短肩臂手残障功能评分系统(quick-DASH)评估其功能情况,末次随访胸部正位X线片,通过对比患侧与健侧的锁骨长度评价锁骨骨不连愈合后的短缩情况。结果:9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22±19.22)min;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接骨板断裂及再骨折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0.67±2.83)周;术后quick-DASH为(14.33±1.66)分;末次随访患侧锁骨长度较健侧平均短缩(0.27±0.09)cm,两侧锁骨长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结合自体骨改良加垫式植骨是治疗锁骨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有效防止锁骨短缩,恢复患肢的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SD大鼠创伤骨折及脆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120只雌性大鼠随机建立股骨创伤骨折模型和脆性骨折模型,创伤骨折模型组、脆性骨折模型组各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生理盐水干预。观察不同时间骨折部位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强度情况。结果造模后第2、3、4、6周,创伤骨折模型、脆性骨折模型的曲马多组新生骨小梁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模型双氯芬酸钠组(P均〈0.05);造模后第6周,两种骨折模型曲马多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均明显高于双氯芬酸钠组(P均〈0.05)。曲马多组新生骨小梁密度、生物力学强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马多对创伤骨折及脆性骨折的愈合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56.
高等医学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已基本成熟,但高等医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待提高。对高等医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对高等医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背景:临床上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但其究竟如何影响肝肾组织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肝肾组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8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和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每组8只.方法:大鼠卵巢去势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生理盐水组和先骨折后药物组先进行双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再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 mL/(kg·d)和双氯芬酸钠5 mg/(kg·d).1次/d,共3周;先药物后骨折组先灌注双氯芬酸钠5 mg/(kg·d)3周,再进行骨折造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骨折后2,3,4,6周摘取肝脏和双侧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肾小球炎症反应;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细胞核消失,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白细胞及细胞碎片和药物结晶;肾间质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双氯芬酸钠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症反应;中央静脉和肝窦隙淤血.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同样造成肝肾组织损害,持续3周左右.结论: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大鼠的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尤其是肾脏组织.长时间应用双氯芬酸钠造成的肝肾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59.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伏期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以往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筛查和防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COVID-19疫情控制的需求,必须对COVID-19进行全新的认识并采取特殊的处理流程。由于骨科创伤、出血及疼痛等急性症状的掩盖,COVID-19疫情容易被忽略,使得创伤骨科门急诊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为了规范创伤骨科门急诊患者的收治,加强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本文对COVID-19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原则、疫情期间创伤骨科门急诊的管理、创伤骨科病房和手术室的防控策略、医护人员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进行阐述,为创伤骨科患者的救治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